[发明专利]用于控制电动车辆的转矩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862863.9 | 申请日: | 2016-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4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任相瑨;延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B60L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张燕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电动 车辆 转矩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电动车辆的转矩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行驶信息检测单元,其检测电动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器踏板的位置;以及控制器,其将由驾驶者输入的偏置转矩施加到针对电动车辆的蠕行行驶而设置的基础蠕行转矩线,以设置自基础蠕行转矩线在负(‑)转矩方向上变化的偏置转矩线。此外,控制器在没有输入偏置转矩时基于基础蠕行转矩线根据电动车辆的速度计算基础蠕行转矩,且在输入偏置转矩时基于偏置转矩线根据电动车辆的速度计算驾驶者蠕行转矩。
本申请要求2016年4月8号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43520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电动车辆的转矩的系统和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过液压制动使能量损失最小化且通过将驾驶者的偏置转矩施加到基础蠕行(creep)转矩线以增加再生制动来提供驾驶者的加速感的用于控制电动车辆的转矩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与现有的发动机驱动车辆不同,电动车辆(EV)、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以及燃料电池车辆通过电池的动力通过电动机的力驱动。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是通过使用燃料驱动的发动机和经电池的动力驱动的电动机获得驱动力的车辆类型,且燃料电池车辆是通过使用由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力的电动机驱动的车辆类型。
以下,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以及燃料电池车辆将被称为电动车辆,因为它们使用电能驱动电动机。通常,在发动机驱动车辆中,即使当驾驶者在驾驶车辆的同时没有接合加速器踏板和制动踏板,发动机的空转转矩也传递到转矩变换器和变速器,因此执行车辆在低速度时加速(+转矩)直至预定速度并且在预定速度或更大速度时缓慢减速(-转矩)(作为负荷工作)的蠕行行驶(creep driving)。
蠕行行驶是在现有的发动机驱动车辆的发动机正在工作时在不进行具体控制的情况下自然发生的现象。与此不同,自然蠕行行驶在不包括发动机的电动车辆中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电动车辆中,为了生成与现有的发动机驱动车辆的蠕行行驶类似的行驶感,当加速器踏板和制动踏板脱离时,通过电动机输出蠕行转矩。
电动车辆以再生制动模式工作,在所述再生制动模式中,当电动车辆以预定的速度或更大的速度因惯性行驶而不接合加速器踏板和制动踏板时,惯性能量通过电动机的动力生成而恢复,且充入电池中。当电动车辆因制动踏板的操作而减速时,电动车辆使用再生制动和/或液压制动力因液压制动装置的摩擦力而减速。
由于电动车辆的总制动力被确定为液压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的总和,存在这样的缺点:随着液压制动力因制动踏板的操作增加,因再生制动的能量恢复量减少。特别地,在一般驾驶中经常发生的拥塞、阻滞(delay)和放缓区段中以低速驾驶车辆时制动踏板的频繁操作增加液压制动力从而减少能量恢复量。此外,其通过液压制动力使由蠕行转矩生成的加速力偏置,这引起能量损失。
以上在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信息仅为了提高对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理解,且因此可包含不形成已为该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电动车辆的转矩的系统和方法,其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液压制动使能量损失最小化,且通过将驾驶者的偏置转矩施加到基础蠕行转矩线以增加再生制动量来提供驾驶者的加速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电动车辆的转矩的系统,其可包括:行驶信息检测单元,其被配置成检测电动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器踏板的位置;偏置转矩设置单元,其被配置成将由驾驶者输入的偏置驱动施加到出于电动车辆的蠕行行驶的目的而设置的基础蠕行转矩线,以设置自基础蠕行转矩线在负(-)转矩方向上变化的偏置转矩线;以及车辆控制器,其被配置成在没有输入偏置转矩时基于基础蠕行转矩线根据电动车辆的速度计算基础蠕行转矩,且在输入偏置转矩时基于偏置转矩线根据电动车辆的速度计算驾驶者的蠕行转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28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