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苄西林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抗肿瘤作用无效
申请号: | 201610167428.4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9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晨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晨露 |
主分类号: | C07C49/757 | 分类号: | C07C49/757;C07C45/78;C07C45/79;A61K31/122;A61K31/43;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苄西林 药物 组合 及其 肿瘤 作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氨苄西林的新用途,具体涉及一种氨苄西林的药物组合 物及其抗肿瘤的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氨苄西林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其游离酸含3分子结晶水,供口服用;其钠盐供注射 用。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青霉素G近似,对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优,对其他菌的 作用则较差。对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革兰阴性菌中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 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布氏杆菌等 对本品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肺炎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本品不敏感。 正常人空腹口服0.5g或lg,血清浓度2小时达峰值,分别为5.2μg/ml和7.6μg/ml。肌内注射 0.5g,血清浓度于0.5~1小时达峰值,约为12μg/ml。体内分布广,在主要脏器中均可达有 效治疗浓度。在胆汁中的浓度高于血清浓度数倍。透过正常脑膜能力低,但在脑膜发炎时则 透膜量明显增加。在痰液中浓度低。进入体内的药物,有80%以原形由尿排泄,t1/2<1小时。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在当前社会,经济物质飞速发展,空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快节奏日常生活状态使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突出,多种致癌因素较前增加,这些均导致了癌 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人类遭受的健康危害越来越严重。在2012年,中国癌症调查现状显示, 每隔6分钟就有一人被诊断为癌症,每一天大约有8550人被诊断为癌症患者。大部分癌症在 被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或已发生了转移,很多均错失了手术机会,或根本无法耐受放化疗 治疗,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或天然合成药物有其安全、有效、 低毒等优点使其在抗肿瘤药物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肺癌仍为目前中国以及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抗肺癌血管生成分子靶向药物如吉非替 尼、厄洛替尼等药物的研制成功及应用于临床,使肺腺癌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明 显提高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由于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前提条件, 因此,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可以起到很好的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扩散的作用。抗血管生成 治疗是比较有前途的抗癌策略,已被誉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治疗癌症的第四种方法。 机体的血管形成可分为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两种方式,统称为血管新生。血管发生是指源于 胚胎时期的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从骨髓中动员出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整合到肿瘤组 织内,促进血管生成这一过程。而血管生成是指源于已存在的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后微静 脉,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新生血管这一过程。肿瘤的血管生成机制十分复杂,是由许多细 胞因子以及许多种细胞共同参与的动态的、协调的过程。其中,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 开始形成血管芽雏形的基础。而通过药物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已被认为是抑制 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苄西林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中含有氨苄西林和一 种从草本中分离得到的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氨苄西林和该天然产物可以协同抗肿瘤。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一种氨苄西林的药物组合物,包括氨苄西林、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药学上可以接 受的载体。
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将干燥的款冬花粉碎, 用8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 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 正丁醇萃取物用D101型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9个柱体积,再用75%乙醇洗脱 12个柱体积,收集75%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浓缩物;(c)步骤(b)中75%乙 醇洗脱浓缩物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0:1、40:1、20:1和10: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 度洗脱得到4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3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5:1、 20:1和1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 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13~15个柱体 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Ⅰ)。
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晨露,未经李晨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74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