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茎环结构组合探针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6612.1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5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平;王洪红;王辉;刘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6;C12Q1/2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组合 探针 及其 应用 | ||
1.一种采用茎环结构组合探针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探针I加入待测端粒酶中进行反转录反应,反应完后加入探针II,在Bst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环介导的等温核酸扩增反应,并加入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实时检测荧光信号,根据实时荧光曲线的最大拐点所对应的时间即可确定端粒酶的活性高低,时间越长说明端粒酶活性越低,时间越短说明端粒酶活性越高;
上述的探针I和探针II从5′端到3′端依次为茎环区、检测物识别区,探针I的检测物识别区是端粒酶底物序列5′-AATCCGTCGAGCAGAGTT-3′,探针II的检测物识别区是与端粒酶延伸序列中8~40个碱基互补的序列,探针I和探针II的茎环区的碱基序列相同或不同;
上述的茎环区的茎的长度为5~18个配对的碱基序列,茎环区的环的长度为15~35个碱基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茎环结构组合探针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II的检测物识别区是与端粒酶延伸序列中15~25个碱基互补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66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