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牛PPAR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及分子育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7765.7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3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马云;张琼琼;李芬;郝瑞杰;李俊雅;付玮玮;刘锦妮;马福军;石奎林;李何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58 | 分类号: | C12Q1/6858;C12Q1/68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4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牛 ppar 基因 核苷酸 多态性 检测 方法 分子 育种 | ||
一种黄牛PPAR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以包含PPARβ基因的待测黄牛全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引物对P为引物,PCR扩增黄牛PPARβ基因,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PvuⅡ消化PCR扩增产物,接着对酶切后的片段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最后根据电泳结果鉴定黄牛PPARβ基因第71616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本发明还涉及利用PPAR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黄牛分子育种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由于PPARβ基因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该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黄牛早期体重、体高、坐骨端宽有显著影响,可用于黄牛肉用和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而快速建立遗传资源优良的黄牛种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及分子育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黄牛PPAR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及分子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的特定位点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的多态性。SNP所表现出的多态性是由单个碱基发生转换或颠换所引起,在基因组DNA中,任何碱基均有发生变异的可能。因此,SNP既有可能存在于基因序列内,也有可能位于非编码序列上。SNP在富含CG的序列上出现的频率最高,而且多是胞嘧啶C转换为胸腺嘧啶T,原因是CG中的C在发生甲基化后会自发地脱氨成为胸腺嘧啶。
SNP作为第三代分子遗传标记,具有以下特征:(1)密度大。SNP是基因组DNA中普遍存在且频率最高的遗传标记。已有研究表明,SNP出现的频率在1/1000~10/1000之间,人类30亿个碱基中共有300万以上的SNPs,其密度高于微卫星DNA标记。(2)易实现自动化分析。组成DNA的碱基有4种,但SNP一般只有两种碱基组成,因此,SNP标记为双等位标记,在检测时表现为非此即彼,在基因组筛选时不用分析片段的长度,往往只需+/-的分析,这就利于实现自动化技术筛选与检测SNPs。(3)用途广泛。SNP作为分子遗传标记的一种,在动物遗传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功能。主要用于遗传作图、疾病检测、 位点标识、进化分析等研究。
目前,检测SNP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凝胶电泳的传统方法,主要包括PCR-SSCP与DNA测序结合法、PCR-RFLP法、AS-PCR方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其中,PCR-SSCP的实验过程比较长,操作比较繁琐,只适合长度小于500bp的小DNA片段,如果DNA片段太长,DNA单链很难形成稳定发夹结构,且实验过程中存在假阴性问题,因此也并非理想的SNP检测手段。AS-PCR方法需要设计特别的引物,且只能针对特定的基因位点,但由于特异性引物的稳定性差,对扩增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操作比较繁琐,因此不适于高通量SNP的检测。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也只能对突变进行较为粗略地检测,不能确定突变位置和类型。PCR-RFLP由于位点特异性高、操作较简单和成本较低等,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植物基因分型、基因定位、分子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另一类是利用高通量、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检测方法。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测序、DNA芯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等。其中,直接测序是检测SNP最直接可靠的方法,DNA芯片可对SNP进行大规模的筛查,但是二者的检测费用都是极其昂贵;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于试剂和环境要求较高,不能检测出纯合突变,因此也不是检测SNP的首选方法。综上所述,利用PCR-RFLP法可能是当前检测SNP最理想的遗传标记方法。
黄牛是我国主要的畜种资源之一,但是现在面临着优秀黄牛品种种源不足和种群遗传品质较差的压力。传统的育种方法基于测定动物的表现型和利用其亲代、祖代及其它亲属在动物模型中的遗传信息实 现遗传评估,一般情况下,设想性状受到许多基因遗传差异的影响,因此认为每个基因对性状有相对较小的贡献,结果导致对性状的估计不可避免有些偏差。分子遗传标记是近年来现代遗传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随着基因组学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通过对各项技术进行整合,已可从基因即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来重构畜禽新品种。基于DNA遗传标记的产生和应用,开创了分子育种的新领域,为动物育种和改良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给动物遗传育种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师范学院,未经信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77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