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电磁屏蔽效能的垂直互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2405.2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6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谢慧琴;陈靖;丁蕾;吴伟伟;任卫朋;王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525 | 分类号: | H01L23/525;H01L23/5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08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电磁 屏蔽 效能 垂直 互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封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电磁屏蔽效能的垂直互连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系统朝着高频、高速、多功能、小型化方向不断发展,封装互连越来越成为系统整体性能提高的瓶颈。特别是封装中的垂直互连结构,是信号传输路径中重要的阻抗不连续点,是反射、振铃、损耗、串扰等信号完整性问题产生的根源。由于现有加工方法的限制,目前的基板工艺没有制作垂直互连的屏蔽结构。通过垂直互连结构的电磁波可直接耦合到电源地平面,形成电源分布网络中的瞬态同步开关噪声/地弹噪声,造成电源地平面的电压波动,不仅影响高速信号的电平切换,甚至引起封装结构的谐振,造成产品的失效。
目前,多采用在垂直互连的四周增加地过孔处的方法来改善垂直互连的信号质量并抑制垂直互连的噪声辐射。但这种方法大大增加了垂直互连的布线面积,且不能完全屏蔽垂直互连的电磁辐射。
关于垂直互连的专利很多,如US6893951B2、CN102024801A、CN102437110A等,但这些结构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内部单元的垂直互连,不能将垂直互连结构做到基板上,且不考虑互连的屏蔽性能。2013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同轴垂直互连导电体的制作方法》(申请号201310280690.6)中提出了采用刻蚀、沉积、电镀等方法制作了同轴垂直互连结构,但是,这种方法成本极高,且这种工艺方法仅针对硅、玻璃片或其他有机材料,即其只适用于绝缘材料,不适用于导电金属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垂直互连结构,有效解决现有垂直互连结构存在的电磁泄漏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垂直互连结构,其包括:实心金属通柱、金属屏蔽层和金属氧化物;其中:
所述实心金属通柱为封装基板内任意层间垂直互连的金属导体;
所述金属屏蔽层为包围所述实心金属通柱的环形金属屏蔽层;
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所述实心金属通柱和所述金属屏蔽层之间的环形绝缘介质。
较佳地,所述实心金属通柱的材料与所述金属屏蔽层的材料为同一种金属材料;
所述金属材料为可阳极氧化的金属材料。
较佳地,所述金属氧化物环形介质为所述金属材料被氧化后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实心金属通柱和金属屏蔽层为同一种金属材质,金属氧化物层由金属材料氧化形成,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较佳地,所述金属材料为铌、钽、铝、钛中的任意一种,对应地,
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铌、氧化钽、氧化铝、氧化钛中的任意一种。
较佳地,所述垂直互连结构为单通道垂直互连结构和/或多通道互连结构和/或差分垂直互连结构;
单通道垂直互连结构用于单个信号的传输;
多通道互连结构用于多个相邻的信号的传输,每个通道均设置有所述金属屏蔽层,相邻两个通道之间的所述金属屏蔽层共用,以减小基板布线面积。
差分垂直互连结构用于差分信号的传输。
较佳地,所述垂直互连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现有的制作方法制作的垂直互连结构为最少为毫米级,本实用新型的垂直互连结构可达到微米级,实现小尺寸的垂直互连,适用于细间距的引线直接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电磁屏蔽效能的垂直互连结构,在实心金属通柱的外侧设置金属屏蔽层相当于接地,有效地解决了封装结构中垂直互连的电磁泄露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垂直互连结构制作在基板上,基板采用金属材料,散热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的实心金属通柱可与高密度的平面传输线、金线、凸点、焊球等直接连接;
(4)本实用新型的垂直互连结构,尺寸可以达到很小,远小于传统的同轴连接器;
(5)本实用新型的垂直互连结构可用于封装基板任意层之间的互连、金线与封装基板的互连以及倒装凸点与封装基板的互连等。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互连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互连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互连结构的应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互连结构与现有的垂直互连结构的隔离度对比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24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