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制动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44559.2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4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彭佳;方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B60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车制动器 车辆制动器 预测 制动器 温度序列 预先设置 读取 温度预测模型 辅助制动器 采集时刻 温度过高 行驶安全 影响车辆 制动效率 阈值时 采集 | ||
1.一种车辆制动器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制动器包括行车制动器和辅助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取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间间隔;
按照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采集到的所述行车制动器的实际温度值,生成第一实际温度序列;
将所述第一实际温度序列输入至温度预测模型,预测下一采集时刻所述行车制动器的预测温度值,其中,所述预测温度值用于判断是否启用辅助制动器;
判断所述预测温度值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温度阈值;
当所述预测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启用所述辅助制动器;
当所述预测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启用所述辅助制动器的步骤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至少二个温度差阈值,并根据所述至少二个温度差阈值确定至少一个数值范围;
计算所述预测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
将所述预测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分别与每个温度差阈值进行比对,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所对应的数值范围;
通过判断所述预测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所对应的数值范围,启用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辅助制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制动器的辅助制动方式至少包括发动机制动、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和液力缓速器制动,所述预先设置的温差值阈值至少包括:a、b、c,所述c大于所述b,且所述b大于所述a,确定所述数值范围至少包括:(0,a),(a,b),(b,c),其中,通过判断所述预测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所对应的数值范围,启用与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辅助制动器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预测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处于所述数值范围(0,a)内时,启用所述发动机制动;
当所述预测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处于所述数值范围(a,b)内时,同时启用所述发动机制动和所述电涡流缓速器制动;
当所述预测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差值处于所述数值范围(b,c)内时,同时启用所述发动机制动、所述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和液力缓速器制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所述预测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启用所述辅助制动器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第二时间间隔和预先设置的采集时间长度;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和所述采集时间长度,获取所述行车制动器的实际温度值,生成第二实际温度序列;
对所述第二实际温度序列内的所述实际温度值做均值计算,得到行车制动器的第一实际温度平均值;
判断所述第一实际温度平均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平均温度阈值;
其中,当所述第一实际温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平均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辅助制动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采集到的所述行车制动器的实际温度值,生成第一实际温度序列的步骤包括:
初始化所述温度预测模型阶次的初始值(p,q)=(1,1),其中,所述p为预测模型的自回归阶次,q为预测模型的滑动平均阶次;
读取预先设置的所述温度预测模型阶次的阶次最大值(N1,N2);
当按照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的所述行车制动器的实际温度值时,每当获取一次所述实际温度值时,将所述温度预测模型阶次中的所述自回归阶次p或者所述滑动平均阶次q先后交替做累加运算;
判断所述温度预测模型阶次(p,q)是否大于所述阶次最大值(N1,N2);
当所述温度预测模型阶次(p,q)小于或等于所述阶次最大值(N1,N2)时,依次计算得出与每个所述温度预测模型阶次对应的信息准则值AIC,生成与所述信息准则值AIC对应的所述第一实际温度序列;
当所述温度预测模型阶次(p,q)大于所述阶次最大值(N1,N2)时,停止生成与所述信息准则值AIC对应的所述第一实际温度序列,并重新开始按照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采集到的所述行车制动器的实际温度值,生成第一实际温度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45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