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刹车降挡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8453.3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8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徐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59/20;F16H59/48;F16H5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自动 变速箱 刹车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刹车降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刹车踏板压力、油门踏板开度、车速、整车加速度和当前的挡位;
根据所述刹车踏板压力得到刹车百分率,并根据所述刹车百分率查表得到增益系数;
根据所述车速和所述增益系数,得到实际挂挡车速;
根据所述实际挂挡车速和所述油门踏板开度,查表得到第一目标挡位;
判断所述第一目标挡位是否小于当前的挡位,并且所述油门踏板开度是否等于0;如果是,则根据所述刹车百分率和所述整车加速度,确定进入普通刹车降挡控制模式或者进入重踩刹车降挡控制模式;
如果进入普通刹车降挡控制模式,则执行普通刹车降挡控制;
如果进入重踩刹车降挡控制模式,则执行重踩刹车降挡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刹车百分率和所述整车加速度,确定进入普通刹车降挡控制模式或者进入重踩刹车降挡控制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刹车百分率是否大于设定的百分率阈值,并且所述整车加速度是否小于设定的加速度阈值;
如果否,则确定进入普通刹车降挡控制模式;
如果是,则确定进入准重踩刹车降挡控制模式;
判断在设定的第一时间段内是否始终保持所述准重踩刹车降挡控制模式;
如果是,则确定进入所述重踩刹车降挡控制模式;
如果否,则确定进入所述普通刹车降挡控制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百分率阈值为5%,所述设定的加速度阈值为-6m/s2;所述设定的第一时间段为3个采样周期,并且1个采样周期为10m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普通刹车降挡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车速、整车加速度、增益系数和油门踏板开度,获取预挂挡位;
根据所述预挂挡位和所述第一目标挡位,查表获得换挡拨叉需要切换到的第二目标挡位;
发送换挡拨叉切换命令,控制换挡拨叉向所述第二目标挡位进行切换;
判断所述第二目标挡位是否为奇数挡位;
如果是,则对所述第一离合器进行预充压,并当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压力大于等于设定的第一压力阈值,且所述换挡拨叉已经切换到所述第二目标挡位时,继续对所述第一离合器进行充压,直到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压力等于设定的第二压力阈值时,减少对第二离合器的充油量,使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压力降低,并且继续对所述第一离合器进行充压,直到所述第一离合器传递的扭矩大于发动机的净扭矩时,停止对所述第二离合器进行充压;
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并使所述发动机的第一目标转速为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从动盘的转速;
当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与所述第一目标转速的差值在设定的误差范围内时,保持对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充油量,使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压力保持稳定,同时停止对发动机的转速进行控制,并退出所述普通刹车降挡控制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普通刹车降挡控制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目标挡位为偶数挡位或倒挡挡位,则对所述第二离合器进行预充压,并当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压力大于所述设定的第一压力阈值,且所述换挡拨叉已经切换到所述第二目标挡位时,继续对所述第二离合器进行充压,直到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压力等于所述设定的第二压力阈值时,减少对第一离合器的充油量,使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压力降低,并且继续对所述第二离合器进行充压,直到所述第二离合器传递的扭矩大于发动机净扭矩时,停止对所述第一离合器进行充压;
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并使所述发动机的第二目标转速为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从动盘的转速;
当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与所述第二目标转速的差值在所述设定的误差范围内时,保持对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充油量,使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压力保持稳定,同时停止对发动机的转速进行控制,并退出所述普通刹车降挡控制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速、整车加速度、增益系数和油门踏板开度,获取预挂挡位包括:
根据所述车速和整车加速度得到预挂挡车速;
根据所述预挂挡车速和所述增益系数得到实际预挂挡车速;
根据所述实际预挂挡车速和所述油门踏板开度,查表获得所述预挂挡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84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浅层地质勘探作业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纤维窑炉放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