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锥齿轮差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38514.X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0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托尔斯滕·比尔曼;弗洛里安·维尔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F16H48/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丁永凡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齿轮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锥齿轮差速器,所述锥齿轮差速器具有外轮和差速器壳,其中差速器壳经由至少一个连接区域与外轮固定连接,其中差速器壳具有至少一个连接片区域,在所述连接片区域上设置有补偿轮,其中补偿轮的转动轴线在锥齿轮差速器的轴向俯视图中限定补偿轴线方向。
背景技术
锥齿轮差速器通常用在车辆中,以便将驱动转矩分配到两个输出轴上。通过补偿齿轮,锥齿轮差速器允许两个输出轴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以便能够以所述方式在车辆曲线行驶时例如补偿不同的角速度。
在可能形成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出版物EP 1472475B1中,示出这种锥齿轮差速器。锥齿轮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能够经由与壳体固定连接的齿环来驱动;以及补偿轮,所述补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中;和补充地包括两个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同样可转动地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中,补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并且以所述方式形成锥齿轮差速器的输出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下述目的,改进已知结构类型的锥齿轮差速器。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锥齿轮差速器来实现。本发明的优选的或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下面的描述以及所附的附图中得出。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提出一种锥齿轮差速器,所述锥齿轮差速器适合于和/或构成为在车辆中使用。一方面,锥齿轮差速器能够构成为纵向差速器,借助所述纵向差速器能够将驱动转矩分配到车辆的两个车桥上。然而,锥齿轮差速器优选构成为横向差速器或车桥差速器,其中将驱动转矩分配到车桥的两个输出轴上。在替选的实施方式中,锥齿轮差速器也能够用于聚集或分配驱动转矩。
锥齿轮差速器包括外轮,所述外轮尤其优选地构成为在端侧环绕有齿的齿轮或构成为齿环。外轮的齿部的齿优选地平行于主转动轴线伸展,所述主转轴轴线通过外轮限定。优选地,外轮形成锥齿轮差速器的驱动轮或输入端。
锥齿轮差速器还包括差速器壳(差速器箱),也称作为差速器壳体,其中差速器壳经由至少一个连接区域与外轮固定连接。差速器壳以特别优选钟形的或拱顶形的方式构成。差速器壳构成内部空间,其中在内部空间中设置有补偿轮和输出轮,所述补偿轮和输出轮形成补偿机构。
尤其地,锥齿轮差速器具有两个这种输出轮,所述输出轮抗扭地与输出轴耦联和/或能够与其耦联。锥齿轮差速器优选包括至少一个这种补偿轮,其中补偿轮与两个输出轮啮合。一个或多个补偿轮和输出轮尤其优选地构成为锥齿轮。尤其地,锥齿轮的基本形状分别是截锥,所述截锥的侧面有齿部。
差速器壳具有至少一个连接片区域,在所述连接片区域上设置有补偿轮。优选地,连接片区域承载栓,在所述栓上可转动地安装有补偿轮。
为了限定而确定,在锥齿轮差速器的沿外轮的主转动轴线的方向的轴向俯视图中,补偿轮的转动轴线限定补偿轴线方向。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提出,在同样的轴向俯视图中,从至少一个连接区域释放围绕补偿轴线方向的至少+/-20度的补偿角度范围。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锥齿轮差速器中要求,连接区域没有设置在连接片区域的角度区段中,而是设置在所述角度区段之外。
本发明基于下述考虑,经由连接片区域从差速器壳朝外轮的方向消除轴向负荷并且还有倾斜力矩负荷。然而,差速器壳在连接片区域中结构上非常刚性地构成,使得在外轮上不强制需要在连接片区域的角度区段中的支撑。相反地,差速器壳通常设在与连接片区域互补的具有留空部的区域中,其中差速器壳在所述区域中具有较小的弯曲刚性。在本发明中,基于所述前期考虑并且提出,连接区域从本来就非常刚性的连接片区域沿环周方向围绕主转动轴线移动并且与连接片区域间隔设置。
在此,已经证实的是,能够从连接区域保持释放至少+/-20度、优选至少为+/-30度的补偿角度范围,而没有负面地影响“外轮-差速器壳”组件的刚性。尤其优选地,小于+/-90°的补偿角度范围不会围绕联接横截面沿环周方向受到大的限制。
结果是,通过放弃连接片区域中的“不安连接(Angstverbindungen)”,经由本发明能够节约连接区域。因此,通过能够节约工作步骤和连接组件,本发明降低锥齿轮差速器的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85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 下一篇:工作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