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车车钩开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5424.4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1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何永强;曾燕军;陈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7/02 | 分类号: | B61G7/02;B61G7/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车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车钩,具体为一种机车车钩开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机车的车钩是通过提杆进行开钩,为了防止机车在复杂环境下运行时由于提杆的自由跳动而引起车钩自动开钩的情况,通常在提杆的上方加压紧锁板,锁板与提杆座板通过螺栓连接,车钩联挂进行分钩时需用专用工具将螺栓卸下,较为麻烦,严重制约机车维护使用周期,影响机车运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车车钩开钩装置,防止车钩自动开钩,结构可靠,且开钩过程简单,无需专用工具即可完成开钩,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车车钩开钩装置,包括提杆、固定在车体上的提杆座板,提杆座板上设有供提杆穿过的连接孔,开钩装置还设有安装在提杆上方的防提杆,该防提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车体相连,而防提杆的另一端设有穿过提杆座板上的连接孔并将提杆压紧在连接孔内而防止提杆旋转的凸台。
通过加装提杆,并在提杆的一端设有将提杆压紧在连接孔的凸台,可防止提杆的自由跳动而引起车钩自动开钩。
所述连接孔包括圆孔、与圆孔连通并置于圆孔下方的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宽度小于圆孔的直径;所述提杆为椭圆柱体;提杆椭圆截面的长轴长度大于矩形孔的宽度,而提杆椭圆截面的短轴长度小于矩形孔的宽度;所述提杆椭圆截面的长轴长度小于圆孔直径。由于提杆椭圆截面的长轴长度大于矩形孔的宽度而提杆椭圆截面的短轴长度小于矩形孔的宽度,使提杆可沿短轴与矩形孔宽度方向平行穿过矩形孔,而不会在矩形孔内转动;同时椭圆截面的长轴长度小于圆孔直径,可保证提杆可在圆孔内自由转动。
所述凸台包括圆柱状的凸台主体和凸台主体端部向外侧伸出的凸体,且凸台主体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连接孔的圆孔直径,凸体的宽度小于矩形孔的宽度;凸台主体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连接孔的圆孔直径,但小于凸台主体的直径与凸体长度的总和,使凸体只能从矩形孔内穿过,而不能从圆孔内穿过。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由圆环顺次连接形成的链条、与车体连接的弯钩,所述链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与弯钩相连,而链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与防提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可绕圆环转动。第二连接板与防提杆连接好后,还能绕圆环转动,使凸体对准矩形孔或与矩形孔错开,实现防提杆在连接孔内的稳定连接;同时,使用链条带动防提座,使用简单、方便。
当机车需要与其他车辆编组相连时,机车移动与对应车辆车钩完成撞钩,之后将提杆移动到防提座板的矩形孔内,然后将防提杆的凸体与提杆座板的矩形孔重合、凸台主体与提杆座板的圆孔对应,插入防提杆,然后旋转防提杆,使防提杆凸体与提杆座板的矩形孔不在同一个角度,防提杆的凸体置于防提座板外,即可将防提杆卡装在提杆座板内,而提杆被防提杆压装在矩形孔内,即可防止提杆的自由跳动、旋转。
当机车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机车调动编组时,需要打开车钩时,将防提杆转动到合适位置,即旋转防提杆,使防提杆的凸体与提杆座板的矩形孔重合,防提杆即可取出,然后提杆即可从防提座板中矩形孔内上移到圆孔内,旋转提杆而完成解钩动作。
如此防提杆即可起到限制钩提杆的作用,从而避免机车运行过程中出现脱钩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述机车车钩开钩装置克服了原有压紧锁板每次使用时需拆卸螺栓,造成操作繁杂,且反复拆卸,螺栓容易造成失效的问题,简化解钩过程,采用手动无需专用工具即可完成解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钩开钩装置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钩开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提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提杆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机车车钩开钩装置,包括提杆1、固定在车体9上的提杆座板2,提杆座板2上设有供提杆1穿过的连接孔,防提装置还设有安装在提杆1上方的防提杆8,该防提杆8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车体9相连,而防提杆8的另一端设有穿过提杆座板2上的连接孔并将提杆1压紧在连接孔内而防止提杆1旋转的凸台。
连接机构包括由圆环5顺次连接形成的链条、与车体9连接的弯钩3,所述链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4与弯钩相连,而链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7与防提杆8连接,第二连接板7与防提杆通过螺栓6连接;第二连接板7可绕圆环5转动。
如图4所示,连接孔包括圆孔10、与圆孔10连通并置于圆孔10下方的矩形孔11,所述矩形孔11的宽度小于圆孔10的直径;矩形孔11的宽度大于提杆1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54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隧道窑用脱硫装置
- 下一篇:真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