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图形化的SOI-ESD保护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4793.4 | 申请日: | 201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1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程新红;夏超;王中健;俞跃辉;何大伟;徐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7/02 | 分类号: | H01L27/02;H01L27/12;H01L29/06;H01L21/84;H01L21/76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图形 soi esd 保护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图形化的绝缘体上硅(SOI)ESD保护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绝缘体上硅(SOI)是二十一世纪的硅集成电路技术。SOI材料市场每年扩大约40%,预计到2010年,其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远远高于硅材料每年7.7%的增长率。SOI的大规模商用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1998年,IBM采用SOI技术在高速、低功耗、高可靠微电子主流产品上获得了突破。IBM于1999年进行了SOI逻辑器件的规模化生产,并达到体硅器件的成品率。2002年IBM用SOI技术推出了新型5AS/400服务器系列,它比目前高端机型的速度几乎快出4倍。另外,IBM公司还于2000年10月宣布了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斥资50亿美元进行先进芯片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其中之一为SOI技术。随着IBM公司取得成功,其他公司也纷纷跟进,2001-2002年间,引领世界半导体发展的几家公司如AMD、SONY、TOSHIBA等公司也进入了SOI领域,使得未来SOI的市场更加看好,SOI技术真正进入产业领域。
国内在SOI器件和电路研制方面展开工作的有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北京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8所、航天时代集团第七七一研究所、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OI集成电路工艺有利于缩短国内集成电路行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推动芯片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进程。
对于SOI电路来说,静电放电(ESD)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SOI器件与体硅器件在结构上的区别导致了两者在ESD保护能力和保护电路设计上有很大的差别:由于薄硅膜厚度的限制及没有衬底/漏PN结,同等表面面积的SOI器件的PN结面积远小于体硅器件PN结面积。这样,SOI MOSFET的漏体结和三极管的cb结在ESD过程中就要承受更高的ESD电流密度,使功率密度更高,更容易在ESD过程中损坏;其次,由于SOl埋氧层的SiO2的热导率只有Si的1/100,且器件之间完全被SiO2隔离,当安培级的电流流经ESD器件,器件会被迅速加热到硅晶熔点,造成基于SOI的ESD器件永久性热失效。
鉴于此,我们拟开展关于SOI ESD保护器件的研究,尤其是针对SOI ESD保护器件的结构和工艺进行设计与优化。与体硅技术ESD保护器件相比,SOI ESD有其特殊性和难点,主要是因为SOI技术中的SiO2绝缘层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器件的散热能力,而且阻断了纵向pn结的形成、导致局部卸载电流密度增大,使器件更容易热失效。因此,SOI ESD器件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是不同于体硅技术的。
在国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专项的推动下,国内关于SOI技术的开发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绝大部分国内半导体工艺线上仍然采用体硅ESD保护技术,根本原因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OI ESD保护方案。因此进行基于SOI技术ESD保护器件的研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研究结果将为国内的SOI ESD保护电路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图形化的SOI ESD保护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SOI电路的抗ESD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图形化的SOI ESD保护器件,包括:
底层衬底;
位于所述底层衬底上的绝缘埋层;
位于所述绝缘埋层上的有源区;
以及穿过所述绝缘埋层连接所述有源区与底层衬底的导通栓;
其中,所述有源区包括P阱区和N阱区,所述P阱区和N阱区之间形成横向的PN结;所述导通栓位于所述PN结下方;在所述PN结之上设有场氧区;在所述P阱区之上设有阴极接触端;在所述N阱区之上设有阳极接触端。
优选地,所述阴极接触端包括位于所述P阱区上的第一N+区和第一P+区,在所述第一N+区和第一P+区之间设有第一隔离结构将它们隔开。
优选地,所述阳极接触端包括位于所述N阱区上的第二N+区和第二P+区,在所述第二N+区和第二P+区之间设有第二隔离结构将它们隔开。
优选地,所述场氧区厚度为1.2-1.3μm。
优选地,所述场氧区为在所述P阱区和N阱区表面热氧化生长而成的场氧化层。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基于图形化的SOI ESD保护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47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