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面分体式帘式安全气囊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0101.6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5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邹明;董嘉珩;林新桐;刘维海;吴祥君;赵紫剑;倪春鹏;关荣博;马悦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13 | 分类号: | B60R21/213;B60R21/231;B60R21/26;B60R21/26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张岩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面 体式 安全气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面分体式帘式安全气囊,由位于车辆各排座椅的多个安全气囊组成,其与相对应的座椅乘员识别系统相配合,并分别与多个气体发生器固定,由气体发生器进行点爆控制;第一排侧面帘式安全气囊布置在车辆A柱和B柱之间,其余侧面帘式安全气囊布置在车辆B柱和C柱之间对应各排位置。本发明采用前后分体式帘式安全气囊,有不同的气体发生器控制不同位置的安全气囊点爆,可以针对不同碰撞区域进行结构设计以达到保护车内乘员的效果,尤其是具备第三排座椅的车型,侧面分体式帘式安全气囊对第三排乘员的保护效果更佳,同时在正面25%重叠刚性壁障碰撞模式下,前排帘式安全气囊覆盖范围更大,保护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面分体式帘式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视程度提高,在汽车侧面乘员保护开发过程中,侧面帘式安全气囊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中配置使用。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帘式安全气囊及时展开,减缓乘员的头部和胸部与车门内饰的硬性接触,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二次碰撞对车内乘员的伤害情况。
通常情况下的一体式帘式安全气囊长度在1.8米到2.8米之间,由一个气体发生器进行多气腔区域充气,其缺点在于在侧面碰撞过程中一次点爆,帘式安全气囊前后排均展开,利用率低。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侧气帘模块结构,包括互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双排气帘和至少一个单排气帘,以及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与所述双排气帘相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与所述单排气帘相配合连接。采用了相同的气体发生器同时对两个气帘充气,由于分开充气,所以,气体发生器的体积可以较小。而且,单排气帘和双排气帘的体积相近,可有效的平衡充气性能,实现三排保护一致性。但其气帘模块结构仍然是互相连接非独立的形式,不能实现前后排侧气帘独立控制。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支架组件,还包括气袋组件和支架组件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可以提供一种满足不同车型侧面安全气帘开发需求,保证侧气帘展开性能稳定。支架组件的侧重点在于安装组件和导向组件的的描述,未涉及侧面安全气帘的分体保护措施。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侧气帘,包括左气帘、右气帘和设有导向气袋的充气导向支架。充气导向支架的两端分别于左气帘的一端和右气帘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发生侧面碰撞过程中,侧面气帘不会钻入断裂的B柱内饰板中,有效的降低乘员头部受伤的概率和程度,并未公开分体式侧气帘结构形式和功能效果。综上,现有侧气帘通常是一体式侧面帘式安全气囊,装备在侧面顶部车体结构与顶棚内板之间,覆盖范围大致从A柱到C柱之间,受限于布置空间和气体发生器容量的局限性,帘式安全气囊展开后通常有保护区域和非保护区域,通常根据不同车型的侧面碰撞乘员头部接触位置确定区域划分,在带有角度的侧面碰撞及正面小重叠碰撞中,有一定的概率不能很好的保护车内乘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满足不同车型开发要求的分体式帘式安全气囊,以解决现有一体式侧面帘式安全气囊,在带有角度的侧面碰撞及正面小重叠碰撞中,不能很好的保护车内乘员的问题。本发明安全气囊可以独立控制点爆从而达到保护每排车内乘员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侧面分体式帘式安全气囊,由多个侧面帘式安全气囊组成,各侧面帘式安全气囊分别位于车辆内部各排座椅上方顶棚内,并与座椅乘员识别系统相连;所述座椅乘员识别系统用于判断该座椅是否乘坐乘员,并将信息发动给安全气囊控制器;所述各侧面帘式安全气囊还分别连有一个与其位于同一座椅处的气体发生器,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分别与多个气体发生器控制连接,由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多个气体发生器进行相应侧面帘式安全气囊的点爆;
所述侧面帘式安全气囊为,包括第一排侧面帘式安全气囊4,所述第一排侧面帘式安全气囊4和第一排气体发生器7布置在车辆A柱1和B柱2之间,其余侧面帘式安全气囊和气体发生器布置在车辆B柱2和C柱3之间对应各排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0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