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H响应载药自组装形成水凝胶的多肽、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0059.5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周闻舞;罗诗瑶;葛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04;C07K1/06;C07K1/14;A61K9/06;A61K31/704;A61K47/4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冒艳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h 响应 组装 形成 凝胶 多肽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pH响应载药自组装形成水凝胶的多肽、制备方法及用途。该多肽,氨基酸序列为:Ile‑Glu‑Ile‑Ile‑Ile‑Orn。将多肽溶于水溶液中,涡旋至溶解后形成多肽溶液,调节pH,于室温静置凝胶化形成水凝胶。所得多肽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好,机械性能高,毒副作用小;本发明多肽水凝胶对pH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通过注射的方式将载有盐酸阿霉素的水凝胶植入到病灶部位,该载药多肽水凝胶在肿瘤微酸性环境的刺激下,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缓控释释放,提高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并且对正常组织无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材料,特别涉及pH响应载药自组装形成水凝胶的多肽、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乳腺癌的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传统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和耐药性仍对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构成巨大挑战。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瘤内靶向给药系统,实现药物的持续靶向释放,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不少科研人员在研究新型抗肿瘤药物载体用于药物递送。然而,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药物的溶解性差,非特异性生物分配和靶向性,包封率低下,口服生物利用度差,药物载体的不稳定性等。抗肿瘤活性药物想要在特定的肿瘤部位发挥作用,在理想情况下需要满足以下两种条件:1)在给药后,抗肿瘤药物能够通过体内屏障的渗透作用到达所需的肿瘤组织,并且将血液循环的药物浓度和活性损失降至最低;2)抗肿瘤药物到达肿瘤组织后,能够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活性作用,并且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近年来,已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载体用于被动或者主动靶向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同时避免其在正常细胞内产生毒性。例如脂质体、胶束、多肽水凝胶、聚合物、枝晶、磁性纳米粒子及碳纳米管等类型的载体不断涌现。虽然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口服生物利用度差、循环不稳定、组织分布不充分、毒性等。
基于自组装多肽的水凝胶易于合成,制备简便,该特性让它在诸如组织工程,药物输送和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高度的吸引力。多肽水凝胶具有三维纤维网络,可以在分子内部储存大量的水,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合成多样性,较好的凝胶能力,以及不会引起免疫反应。给予纳米载体特定的响应性能可以达到精准智能释药,提高纳米载体的抗肿瘤疗效。常见的刺激响应方式有pH、热、红外光以及生物分子等,其中pH响应是实现智能释药的最主要策略。pH响应纳米药物载体因其具有智能的酸碱敏感性,已经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多功能纳米载体,并且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因此,设计诸如pH响应等类型更丰富的智能响应载药自组装多肽水凝胶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探索。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pH响应载药自组装形成水凝胶的多肽。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pH响应载药自组装形成水凝胶的多肽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pH响应载药自组装形成水凝胶的多肽,其氨基酸序列为:Ile-Glu-Ile-Ile-Ile-Orn。
一种pH响应载药自组装形成水凝胶的多肽在制备水凝胶中的用途。
一种pH响应载药自组装形成水凝胶的多肽在制备载抗癌药水凝胶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的抗癌药为盐酸阿霉素(DOX),DOX的浓度为1-3mg/ml。
所述的pH响应载药自组装形成水凝胶的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肽溶于水溶液中,涡旋至溶解后形成多肽溶液,调节pH,于室温静置凝胶化形成水凝胶。
进一步地,pH范围为5~8。
进一步地,所述多肽溶液浓度范围为5-25mg/ml。
进一步地,静置时间为2min-2d。
pH响应载药自组装形成水凝胶的多肽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0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