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7428.2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1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陆富财;杨尚融;刘恩池;黄金海;黄彦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41 | 分类号: | H01L29/41;H01L29/7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马雯雯,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晶体管 像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尤其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科技的发展,高分辨率逐渐成为基本需求之一。通常将像素结构的尺寸缩小以符合高分辨率的需求。因应缩小的像素结构,薄膜晶体管所占用的面积也必须缩小,以维持或提升显示面板的开口率(aperture ratio)。目前,虽可通过将源极和漏极配置在不同层达成上述目的,但却有薄膜晶体管不易关闭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占用面积小且电性佳。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像素结构,开口率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膜晶体管,配置于基板上。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电极、通道层、栅极、栅绝缘层、层间介电层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配置于基板上。通道层覆盖第一电极。栅极配置于通道层上且在基板的法线方向上与第一电极重叠。栅绝缘层配置于栅极和通道层之间以电性绝缘栅极和通道层。层间介电层覆盖栅极且具有暴露通道层的接触窗。第二电极配置于层间介电层上且填入接触窗以接触通道层。第二电极在法线方向上与栅极重叠。第二电极与栅极重叠的面积实质上等于第一电极与栅极重叠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栅极和栅绝缘层在法线方向上可完全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可为源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可为漏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法线方向上,通道层的面积可大于栅极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还可包括配置于第一电极和基板之间的遮光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像素结构,配置于基板上。像素结构包括薄膜晶体管以及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电极、通道层、栅极、栅绝缘层、层间介电层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配置于基板上。通道层覆盖第一电极。栅极配置于通道层上且在基板的法线方向上与第一电极重叠。栅绝缘层配置于栅极和通道层之间以电性绝缘栅极和通道层。层间介电层覆盖栅极且具有暴露通道层的接触窗。第二电极配置于层间介电层上且填入接触窗以接触通道层。第二电极在法线方向上与栅极重叠。第二电极与栅极重叠的面积实质上等于第一电极与栅极重叠的面积。像素电极电性连接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栅极和栅绝缘层在法线方向上可完全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法线方向上,通道层的面积可大于栅极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可电性连接第二电极,且第二电极和像素电极可位于同一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和像素电极可具有相同材质。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中,第二电极与栅极重叠的面积实质上等于第一电极与栅极重叠的面积。藉此,薄膜晶体管在正扫模式(forward mode)或反扫模式(reverse mode)下,均可有效地关闭薄膜晶体管。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晶体管的像素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像素结构;
100:基板;
102:层间介电层;
104:遮光层;
106:绝缘层;
A1、A2:面积;
CH:通道层;
D:漏极;
E1:第一电极;
E2:第二电极;
G:栅极;
GI:栅绝缘层;
H:接触窗;
PE:像素电极;
S:源极;
TFT:薄膜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晶体管的像素结构的剖面图。请参照图1。像素结构1000配置于基板100上且包括薄膜晶体管TFT以及像素电极PE。就光学特性而言,基板100可为透光基板或不透光/反射基板。透光基板的材质可选自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其他适当材料或其组合。不透光/反射基板的材质可选自导电材料、金属、晶圆、陶瓷、其他适当材料或其组合。就机械特性而言,基板100可为刚性基板或可挠性基板。刚性基板的材质可选自玻璃、石英、导电材料、金属、晶圆、陶瓷、其他适当材料或其组合。可挠性基板的材质可选自超薄玻璃、有机聚合物(例如:塑料)、其他适当材料或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74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