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2318.8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7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于建蕾;王定华;王俊伟;张翔;徐磊;柯何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6 | 分类号: | B62D7/16;B62D5/06;B62D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桥 汽车 转向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垂臂、第一前桥直拉杆、过渡拉杆、助力缸总成、第二前桥直拉杆、第一前桥及第二前桥;转向器通过转向器支架安装于车架纵梁上,垂臂的上端与转向器连接,垂臂的下端与第一前桥直拉杆的前端活动连接;第一前桥直拉杆的后端与第一前桥活动连接;过渡拉杆的前端与垂臂活动连接,后端与助力缸总成活动连接;第二前桥直拉杆的前端与助力缸总成活动连接,后端与第二前桥活动连接。增加转向助力,转向更加轻便;本技术方案中的助力缸总成既能提供转向助力,又能充当过渡摇臂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双前桥转向的汽车是指具有两个转向桥的汽车,相比单前桥车多一个转向桥,所以可以承载更多的载重,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双前桥转向汽车成为公路运输车的发展趋势。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示意图,包括方向盘013、转向管柱014、转向器01、转向器摇臂02、第一前桥直拉杆03、过渡直拉杆04、第一前桥转向节臂05、第二前桥直拉杆06、第二前桥转向节臂07、第一前桥08、第二前桥09、第一前桥转向节010、第二前桥转向节011及过渡摇臂总成012。
如图2所示,在转向系统中还包括液压助力管路系统,包括储油罐015、储油罐出油管016、油泵017、转向器进油管018、转向器出油管019。油泵将储油罐中的动转油提供给转向器,并提供转向助力。
现有技术的转向系统中,只有转向器给两个前桥提供转向助力,转向力不足,转向沉重;且由于空间布置限制,无法布置转向助力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以解决转向助力不足,转向沉重及无法布置转向助力缸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垂臂、第一前桥直拉杆、过渡拉杆、助力缸总成、第二前桥直拉杆、第一前桥及第二前桥;
所述转向器通过转向器支架安装于车架纵梁上,所述垂臂的上端与所述转向器连接,所述垂臂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前桥直拉杆的前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前桥直拉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前桥活动连接;
所述过渡拉杆的前端与所述垂臂活动连接,后端与所述助力缸总成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前桥直拉杆的前端与所述助力缸总成活动连接,后端与所述第二前桥活动连接。
所述助力缸总成设置于所述转向器与所述第一前桥之间的所述车架纵梁上;
所述助力缸总成包括助力缸及与所述助力缸啮合的摇臂。
所述助力缸包括缸体及活塞,所述缸体与所述摇臂相对处设置有开口,所述活塞活动设置于所述缸体内,沿所述活塞的轴向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齿形凹槽,部分所述齿形凹槽与所述开口相对应;
在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隔为左转助力缸室和右转助力缸室;
在所述缸体上设置有左转进油口和右转进油口,所述左转进油口与所述左转助力缸室连通,所述右转进油口与所述右转助力缸室连通。
所述摇臂包括摇臂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摇臂本体上端的齿形部,在所述齿形部上设置有外齿纹,所述外齿纹与所述齿形凹槽啮合。
所述过渡拉杆的后端与所述摇臂本体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前桥直拉杆的前端与所述摇臂本体近下端处活动连接。
还包括有液压助力管路系统,所述液压助力管路系统包括储油罐、储油管出油管、油泵、转向器进油管、转向器出油管、助力缸左转进油管及助力缸右转进油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23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