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驱动转向桥的机械限滑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6998.7 | 申请日: | 2016-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6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朱靖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靖栋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F16H48/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驱动 转向 机械 差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的可用于驱动转向桥的机械限滑差速器,以一组行星齿轮副取代开放式差速器中的一个行星齿轮,利用行星齿轮副内蜗轮蜗杆限滑作用实现差速器的限滑功能,车轮驱动力线性变化,不产生冲击力。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使车辆在湿滑路面行驶时,利用蜗轮蜗杆自锁性,实现限滑功能;在车辆利用发动机制动进时,中央蜗轮6滑动卸力,中央行星轮5传递力,此时,差速器相当于开放式差速器,不会因限滑差速器的锁止而影响转向功能,可用于驱动转向桥。当本发明差速器用作非转向桥差速器或中央差速器时,可取消中央行星轮5,中央蜗轮6固定于行星齿轮架13,简化结构,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限滑差速器。
背景技术
现代越野汽车及高挡轿车多采用全轮驱动,差速器有普通开放式机械差速器加差速锁,电子限滑差速器,机械自锁速器。机械自锁速器以伊顿锁式差速器和托森限滑差速器最具代表性。普通开放式机械差速器加差速锁操作不便,电子限滑差速器恶劣环境下不如机械差速器可靠且反应滞后,伊顿差速器锁止时冲击力大且同样反应滞后,托森限滑差速器性能稳定,但因其自锁性不能用于驱动转向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用于驱动转向桥的机械限滑差速器,能够解决机械限滑差速器用于驱动转向桥时因其自锁性而导致转向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械限滑差速器,包括左太阳轮2,左行星轮3,左蜗杆4,中央行星轮5,中央蜗轮6,右蜗杆7,右行星轮8,右太阳轮9,蜗轮架11,蜗轮复位弹簧12,行星齿轮架13。其中,左行星轮3,左蜗杆4,中央行星轮5,右蜗杆7,右行星轮8固定于行星齿轮架13,中央蜗轮6固定于蜗轮架11,蜗轮架11固定于行星齿轮架13且可沿行星齿轮架旋转轴法向向外滑动,左太阳轮2与左行星轮3啮合,左行星轮3与左蜗杆4刚性连接,左行星轮3与中央行星轮5啮合,左蜗杆4与中央蜗轮6啮合,中央蜗轮6与右蜗杆7啮合,中央行星轮5与右行星轮8啮合,右蜗杆7与右行星轮8刚性连接,右行星轮8与右太阳轮9啮合,左半轴1,右半轴10分别与左太阳轮2,右太阳轮9刚性连接。
左行星轮3,左蜗杆4,中央行星轮5,中央蜗轮6,右蜗杆7,右行星轮8组成行星齿轮副,一组行星齿轮副取代普通开放式机械差速器中的一个行星齿轮。二组或二组以上行星齿轮副沿半轴转轴中心对称布置。同一组行星齿轮副内,左右行星轮转轴可沿半轴转轴相对旋转一定夹角布置,减小差速器横向尺寸。
本发明中行星齿轮副内有两个传力路径,路径1:左行星轮3-左蜗杆4-中央蜗轮6-右蜗杆7-右行星轮8。路径2:左行星轮3-中央行星轮5-右行星轮8。当地面对车轮摩擦力指向车辆前方时,由路径1传力,此时,差速器为机械限滑差速器;当地面对车轮摩擦力指向车辆后方时,由路径2传力,此时,差速器相当于普通开放式机械差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差速器的车辆,可实现全轮驱动。在不良路况下,不需人为操作,差速器自动分配较大扭矩给抓地力强的车轮,无滞后现象。相比于托森差速器,本发明差速器增大了左蜗杆4,右蜗杆7的半经,增大了蜗杆驱动蜗轮的力臂,也就增大了差速器的承载力,或在相同的承载力下可减小蜗轮蜗杆尺寸。同时,本发明的差速器与应用较多的普通开放式机械差速器部份构件类似,可节约研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用于驱动转向桥的机械限滑差速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简化版,可用于非转向桥差速器或中央差速器;
图3是图1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左半轴1,左太阳轮2,左行星轮3,左蜗杆4,中央行星轮5,中央蜗轮6,右蜗杆7,右行星轮8,右太阳轮9,右半轴10,蜗轮架11,蜗轮复位弹簧12,行星齿轮架13。其中中央行星轮5可改为圆柱形齿轮或其它形式的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靖栋,未经朱靖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69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