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薄多层封装体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88474.2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2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姜峰;张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28 | 分类号: | H01L23/528;H01L23/31;H01L21/56;H01L21/6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涂三民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多层 封装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超薄多层封装体,其特征是:在基底层(1)的上表面设有芯片层(2),在芯片层(2)的外部填充有包封体(3),在包封体(3)与芯片层(2)的上表面设有正面钝化层(4),在基底层(1)的下表面设有介质层(5),在介质层(5)的下表面设有背面钝化层(6),在正面钝化层(4)内嵌有正面布线(7),在背面钝化层(6)内嵌有背面布线(8),背面布线(8)与正面布线(7)之间通过穿透基底层(1)和包封体(3)的金属柱(9)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层封装体,其特征是:所述芯片层(2)位于金属柱(9)区域外;且所述芯片层(2)为一层芯片或者多层堆叠芯片,堆叠方式为倒装焊或者正面贴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层封装体,其特征是:所述基底层(1)材料为硅、玻璃、SiC或者三五族单晶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层封装体,其特征是:所述金属柱(9)分布在基底层(1)外周的方形区域或者金属柱(9)在基底层(1)的中心区域或者沿中心往外扩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层封装体,其特征是:所述金属柱(9)直径范围为1um~300um,高度范围为10um~750um;所述金属柱(9)的外壁上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种子层、阻挡层和介质层(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层封装体,其特征是:所述正面布线(7)包含正面钝化层(4)内部的布线层以及其引出的输入输出电性端口;所述背面布线(8)包含背面钝化层(6)内部的布线层以及其引出的输入输出电性端口。
7.一种超薄多层封装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该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从硅基底层(1)的下表面向上开设盲孔;
b、在盲孔内制作介质层、阻挡层和种子层,然后填充金属柱(9);
c、在金属柱(9)的下端部制作背面布线(8);
d、从上往下将基底层(1)刻蚀掉,使金属柱(9)露出,金属柱(9)的露出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芯片层(2)的厚度;
e、将芯片层(2)放置在基底层(1)的上表面及金属柱(9)外的区域;
f、在芯片层(2)的外部填充包封体(3);
g、研磨使金属柱(9)的上端部和芯片层(2)的电性接口暴露,再在金属柱(9)的上端部制作正面布线(7),连接芯片层(2)的电性接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薄多层封装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步骤d中基底层(1)的减薄量为10~750u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薄多层封装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步骤d中,通过机械研磨或者化学机械抛光对金属柱(9)的上端部和芯片层(2)进行打平。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薄多层封装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步骤f中,包封体(3)通过热压塑封、底填充或者压合胶膜填充在包封体(3)与芯片层(2)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84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集型双拼母线槽
- 下一篇:具有坝体结构的中介层上管芯组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