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转向助力液压泵控制离合器踏板自动分离接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2362.0 | 申请日: | 2013-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6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勇 |
主分类号: | F16D48/04 | 分类号: | F16D48/04;B62D5/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5099 河南省安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转向 助力 液压泵 控制 离合器 踏板 自动 分离 接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转向助力液压泵控制离合器踏板自动分离接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起步、行驶和紧急制动过程中,离合器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汽车起步时,通过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将离合器分离,使发动机与传动系脱开,再将变速器挂档,之后逐渐松开离合器踏板,使离合器逐渐结合,在行驶过程中换挡,也需要通过踩下离合,进行换挡操作,之后逐步趋向同步,在汽车紧急制动时,如果没有离合器,发动机将会急剧降低转速,对传动系造成超过其承载能力的载荷,使机件损坏。
而作为离合器的控制装置,通过踏板很难保证汽车平稳的松开踏板,而且在驾驶员行驶过程中需要频繁的踩下和逐步松开离合器踏板,很难保证对离合器的操作,存在人为动作反应慢等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离合动作采用的都是钢索传动,此类传动时间久容易出现卡丝、断丝、操作迟缓等问题,容易导致操作失灵和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控制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的利用转向助力液压泵控制离合器踏板自动分离接合装置,提高汽车的离合器控制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转向助力液压泵控制离合器踏板自动分离接合装置,包括有踏板和离合器,所述的踏板与离合器之间依次设有传感器和利用转向助力液压泵的离合控制器,当用踏板进行离合时,传感器能够控制转向助力液压泵的离合控制器不动作。
所述的利用转向助力液压泵的离合控制器依次由油壶、转向助力液压泵、蓄能器和液压缸通过输油管道连通而成,所述的转向助力液压泵与蓄能器之间的输油管道上设有单向阀,蓄能器与油壶之间设有调压阀通过回油管道连通连接,蓄能器与液压缸之间的输油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和液压缸之间的输油管道上设有泄油管道与油壶相连通,所述的泄油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和调速阀,所述的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推杆与离合器分离轴承连接。
所述的转向助力液压泵为汽车本身设有的转向助力液压泵。
所述的蓄能器为弹簧蓄能器。
所述的液压缸为单作用液压缸。
所述的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者限位传感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转向助力液压泵控制离合器踏板自动分离接合装置,通过在踏板和离合器之间增设传感器和利用转向助力液压泵的离合控制器,能够实现离合器的快速分离和平缓接合,保证在动力车在起步、换挡和制动过程中的平稳性,提高整体操作的便捷性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失误率低,对离合器的离合控制做了多重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中标号1为油壶、2为转向助力液压泵、3为单向阀、4为蓄能器、5为第一电磁阀、6为液压缸、7为离合器分离轴承、8为第二电磁阀、9为调速阀、10为调压阀、11为踏板、12为传感器、13为输油管道、14为回油管道、15为泄油管道、16为推杆、17为离合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利用转向助力液压泵控制离合器踏板自动分离接合装置,包括有踏板11和离合器16,所述的踏板11与离合器16之间依次设有传感器12和利用转向助力液压泵的离合控制器。所述的利用转向助力液压泵的离合控制器依次由油壶1、转向助力液压泵2、蓄能器4和液压缸6通过输油管道13连通而成,所述的转向助力液压泵2与蓄能器4之间的输油管道13上设有单向阀3,蓄能器4与油壶1之间设有调压阀10通过回油管道14连通连接,蓄能器4与液压缸6之间的输油管道13上设有第一电磁阀5,第一电磁阀5和液压缸6之间的输油管道13上设有泄油管道15与油壶1相连通,所述的泄油管道15上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8和调速阀9,所述的液压缸6的活塞杆通过推杆16与离合器分离轴承7连接。转向助力液压泵2为汽车本身设有的转向助力液压泵,蓄能器4采用弹簧蓄能器,液压缸6采用单作用液压缸,传感器12为压力传感器或者限位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勇,未经杨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23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心式离合位置控制传感器
- 下一篇:强载棘轮式单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