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6107.6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1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民;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转向 管柱 连接 支架 用吸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一项调查显示,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受伤的主要原因是乘员舱空间被挤压太多。据试验的数据,正面撞击时当乘员室侵入量为15厘米时,重伤率为20%,而乘员室侵入量达61厘米时,重伤率高达52%;侧面撞击时乘员室侵入量为8厘米时,重伤率为22%,而乘员室侵入量达61厘米时,重伤率为100%。汽车发生碰撞时若想保护乘员的安全,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减少乘员舱空间的侵入,让车体变形和乘员保护系统(如安全带、气囊等)尽可能地吸收碰撞能量。
如果只为了满足在高强度冲击条件(如碰撞测试条件)下对车内乘员保护的要求,设计就简单了,只要尽可能把更多的车身用来溃缩吸能就行了,这样做同样可在碰撞测试中获得好成绩。可是,这样的设计在常规碰撞中车子会损伤严重,修车费用也会让人咋舌。因此,最为高明的技术是,当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在车内乘员的可承受范围内时,结构设计必须能保证在经历此类不足以对人构成不能接受的伤害的碰撞时,车子自身受损程度较小;但当碰撞强度超过一定值,结构设计又必须能通过车的溃缩吸能来减小对车内乘员的冲击力,也就是该溃缩时溃缩,该抗变形时要抗变形。
现在乘用车所使用的转向管柱,均要求车辆碰撞时有溃缩吸能的安全性要求,其中连接支架吸能是转向管柱吸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转向管柱与车身脱离的过程中吸收冲击能量。现有大部分结构中车身的安装块与连接支架采用塑料销连接,碰撞时只能在溃缩行程5mm以内吸收冲击能量,吸收的能量较少,所以就需要在连接支架上有一种可靠的能在转向管柱溃缩过程中大量吸收冲击能量的吸能结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身的安装块与连接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碰撞时只能在溃缩行程5mm以内吸收冲击能量,吸收的能量较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包括吸能片,吸能片与车身固定连接,吸能片上设有吸能片长槽,吸能片上还卡有导轨,导轨沿吸能片长槽的轴线方向滑动,导轨与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导轨还与吸能块连接,吸能块伸入吸能片长槽中,吸能片长槽设有安装段,安装段的内表面与吸能块的外表面相对应,吸能片长槽除安装段以外的其它段的宽度小于安装段的宽度。
优选的,吸能块为圆环,吸能片长槽的安装段的内表面为弧形,吸能片长槽的安装段的内表面的半径与圆环的半径相同。
优选的,导轨包括压板、卡板和铆钉,吸能片位于压板和卡板之间,铆钉穿过压板、吸能片长槽、卡板、连接支架,将压板、卡板和连接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优选,压板设有卡位孔,卡板上设有绕过吸能片长边的卡钩,卡钩伸入卡位孔内,卡位孔和卡钩沿吸能片长槽的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置固定,吸能片长槽的轴线与吸能片长边平行。
进一步的优选,吸能块为圆环,圆环套在铆钉上;吸能片长槽的安装段的内表面为弧形,吸能片长槽安装段的内表面的半径与圆环的半径相同。更进一步的优选,连接支架位于卡板远离吸能片的一侧,圆环的两端面分别与连接支架、压板接触。
优选的,吸能片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与车身通过安装块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通过吸能块与吸能片长槽的过盈配合,将冲击能量转化为吸能片的变形量,可以在一定长距离内持续吸收冲击能量,结构简洁、装配方便、可靠性高,且对各零件的配合精度均要求不高,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所示的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1所示的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1所示的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的吸能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图1所示的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的吸能溃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图5所示的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的C-C向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吸能片
11 吸能片长槽
111 安装段
12 固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6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