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变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6598.6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1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绵军;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林 |
主分类号: | F16H3/087 | 分类号: | F16H3/087;F16H57/023;F16H5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杨海燕 |
地址: | 642350 四川省资阳市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变速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动力变速装置,属车轮动力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动车,上坡和载人上陡坡时,耗电量大,或者在上坡时由于动力不足无法使用。它上坡时负载大,导致电流急剧增大,烧毁控制器和电机,同时还直接影响了蓄电池的寿命,使电动车不易适用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行驶,从而限制了电动车的使用范围。同时现有技术具有机械档位的变速电动车,大多使用拨叉拨动齿轮组来实现换档变速,需要配合离合器使用,同时必须按照操作规律进行换档,需要先松开油门,再踏离合器,最后进行挂档。当需要换档时,按照此操作过程为了减少冲击感,不超速撞击齿轮,避免齿轮被打坏,只能是逐一加减档,更不能越级换档,因此增加了操作难度。也有些变速器,为了在换档时不让齿轮硬性结合减少冲击感,在动力从动轴上采用手动控制离合器或者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同时配合单向齿轮或带有超越离合的齿轮,利用超越加速齿轮来进行换档,从而改变车轮转速及扭力大小。但是它对单向齿轮、超越离合器和自动离合器的使用寿命要求高,特别是离心式自动离合器,由于从动轴转速降低很容易工作在半离合状态,容易烧坏摩擦片,此种变速器虽然能够利用离合器来减少使用拨叉换档过程中产生的冲击,但是一般只能设置控制两档转速,不易实现多档多速多级机械换档,其变速范围狭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能实现多档多速多级机械换档的变速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它包括箱体、箱体内的变速机构和差速器总成,箱体具有箱体左盖和箱体右盖,在箱体左盖上固定安装电机, 电机具有电机转轴,电机转轴右端安装在箱体左盖上;变速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输出总成、离合器以及档位控制总成。其关键技术是在电机转轴上固定安装第七齿轮,在箱体内位于箱体左盖和箱体右盖之间安装箱体中盖,动力输入输出总成是在箱体左盖和箱体中盖上依次安装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在各转轴的中部位置分别安装轴套,第一转轴对应第一轴套,第二转轴对应第二轴套,第三转轴对应第三轴套,各转轴和各轴套的右端位于箱体中盖和箱体右盖构成的腔体内,在各转轴的右端分别安装离合器,第一转轴对应一档离合器,第二转轴对应二档离合器,第三转轴对应三档离合器。档位控制总成是在箱体内纵向安装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上套装档位控制块,档位控制块一端连接档位控制杆,档位控制杆另一端伸出箱体连接档位控制把。差速器总成是在箱体内下端安装差速器外壳,差速器外壳内纵向安装差速器中轴,差速器中轴上设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在差速器外壳上安装第十二齿轮,第十二齿轮与第十一齿轮啮合,在箱体下端壳体两侧分别安装半轴,半轴与第二锥形齿轮固连传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无离合器踏板,只有刹车踏板和加速踏板,换档时松油门即可直接变换。它性能可靠,可实现多档多速多级机械换档,操控简单、换档无冲击感,动力输出效率高,响应快,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离合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离合器大毂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离合器弹簧盘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离合器花键套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离合器推进盘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纵向剖视图;
图11,是主动摩擦片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从动摩擦片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纵向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一档动力输出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二档动力输出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三档动力输出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差速器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箱体主视图
图20,是图19的右视图;
图21,是图19的左视图;
图22,是图19的纵向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箱体左盖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的纵向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箱体右盖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的纵向剖视图;
图27,是图28的纵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林,未经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工位卷绕机的抽出针机构
- 下一篇:一种治疗继发肺部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