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999488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制冷机组及集装箱、冷冻运输车辆-CN201620064242.1有效
  • 黎祥;齐方成;谢斌斌;苗志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2016-01-22 - 2016-08-10 - F25B1/00
  •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机组,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发电机和驱动发电机的内燃,制冷机组还包括:散热装置,设置在支架的顶部,散热装置的进口端通过管路与内燃冷却出口连接,散热装置的出口端通过管路与内燃冷却进口连接;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冷凝风机、压缩和通过冷媒管路与压缩连接的冷凝器,其中,冷凝风机设置在冷凝器和散热装置之间,且冷凝风机朝向散热装置出风。本实用新型将内燃的散热装置设置在支架的顶部,并将冷凝风机设置在冷凝器和散热装置之间,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 制冷机组集装箱冷冻运输车辆
  • [发明专利]利用内燃余热的吸收式制冷装置-CN02151280.9无效
  • 肖尤明;徐烈 - 上海交通大学
  • 2002-12-12 - 2004-09-15 - F25B27/02
  • 本发明涉及的是利用内燃余热的吸收式制冷装置,特别是一种双发生器型余热吸收式制冷装置,属于空调制冷采暖等技术领域。该制冷装置以水为制冷剂,以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或者以氨为制冷剂,以氨水溶液为吸收剂,主要包括吸收器、溶液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溶液泵、两个并联的发生器,一个发生器是由内燃冷却作为加热热源来驱动的冷却发生器;另一个发生器是出内燃尾气余热作为加热热源来驱动的尾气发生器。
  • 利用内燃机余热吸收制冷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余热管理装置及管理方法-CN202110075503.5有效
  • 孙闫;夏长高;刘静;韩江义;杨彦祥;尹必峰 - 江苏大学
  • 2021-01-20 - 2022-05-17 - B60L58/3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余热管理装置及管理方法,包括燃料电池冷却循环系统的燃料电池水箱、燃料电池水箱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燃料电池本体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内燃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循环支路、内燃尾气排放系统的尾气能量回收管路和控制器,所述冷却循环支路的进水口处设有冷却比例调节阀,所述冷却循环支路和尾气能量回收管路分别与燃料电池水箱的箱体进行非连通式热交换;所述尾气能量回收管路的进气口设有尾气比例调节阀;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控制冷却比例调节阀和尾气比例调节阀的开度。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快速预热,并且精确控制燃料电池冷却预热温度,同时降低能耗。
  •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余热管理装置方法
  • [实用新型]内燃余热回收装置-CN201320481064.9有效
  • 王炜强;张新欣;魏国祯;曹广雷;路小路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13-08-07 - 2014-03-12 - F01N5/02
  •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余热回收装置,该内燃回收装置包括用于利用内燃的尾气进行温差发电的第一温差发电器;用于利用冷却系统输出的冷却体和/或冷却气体进行温差发电的第二温差发电器;用于利用冷却系统输出的冷却体和/或冷却气体对有机工质进行预热的预热器;用于利用内燃的尾气将有机工质加热为饱和蒸汽的蒸发器;用于将饱和蒸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的膨胀;用于在内燃以低功率运行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开启,在内燃以高功率运行时,控制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开启的第一控制装置。
  • 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
  • [发明专利]内燃冷却添加剂新技术-CN201210415177.9无效
  • 王金山 - 王金山
  • 2012-10-16 - 2014-04-16 - C02F5/08
  • 一种新型内燃冷却添加剂新技术。添加剂对内燃车的缸套、铝质水泵等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能稳定水质,使用时与去离子水的比例为1∶200。本品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使用方便。性能优良,可减缓对内燃冷却系统各部件的腐蚀,延长检修期。对铝件也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可避免使用铸铁水泵,同时也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 内燃机冷却液添加剂新技术
  • [发明专利]具有加热锅炉的内燃冷却循环系统-CN201711449925.4有效
  • 李湘华;覃文;何传成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2017-12-27 - 2020-02-11 - F01P3/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锅炉的内燃冷却循环系统,其包括:调温器座、水箱散热器、水泵、机体缸盖水套,以及插入于所述内燃冷却循环系统的加热锅炉;其中,调温器座还具有回水口及出水口;其中,加热锅炉的进水口与机体缸盖水套的进水口连通,加热锅炉的出水口与调温器座的回水口连通,且进入回水口的冷却通过调温器座的出水口流入至机体缸盖水套的出水口中,机体缸盖水套的出水口与机体缸盖水套的进水口相通;其中,加热锅炉用以对经过的冷却进行加热,借此,本发明的具有加热锅炉的内燃冷却循环系统,成本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 具有加热锅炉内燃机冷却循环系统
  • [发明专利]骑乘型车辆-CN201310529407.9有效
  • 松下恭士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2013-10-31 - 2014-12-31 - F01P3/20
  • 本发明提供在抑制大型化的同时使空气难以在泵中滞留且能在冷机时快速加热内燃并能在暖机时充分冷却内燃的骑乘型车辆。骑乘型车辆具备:在内燃的曲轴箱的右侧配置的散热器;具有与内燃冷却通路的出口连接的第一口的恒温器;将恒温器的第三口和散热器的上箱连接的第一配管;将恒温器的第二口和泵连接的第二配管;将散热器的下箱和恒温器的第四口连接的第三配管
  • 骑乘车辆
  • [实用新型]一种内燃冷却系统补水箱-CN202223475700.5有效
  • 刘国强;金斌敬;刘飞 - 襄阳浩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26 - 2023-05-23 - F01P11/00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补水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内燃冷却系统补水箱,包括箱体、过滤罩和盖板,所述过滤罩与箱体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箱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的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顶部均与过滤罩的底部相接触该内燃冷却系统补水箱,具备过滤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内燃冷却系统补水箱其冷却水在进行循环后,因蒸馏会使其部分冷却钙化,冷却系统中其他部分的焊接处产生的铁屑也会被带人冷却水中,这些杂质导致冷却水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
  • 一种内燃机冷却系统水箱
  • [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活塞及内燃-CN202110710349.4在审
  • 王一江;钱仕全;高俊;孔祥涛;周永寿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2021-06-25 - 2021-08-10 - F02F3/22
  • 本发明属于动力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内燃活塞及内燃,活塞头部包括活塞头本体和密封接触组件,活塞头本体的端面凹设有燃烧室,燃油在燃烧室内燃烧并生成高温燃气,以推动活塞头本体在汽缸内移动,活塞头本体的周向环设有冷却腔,密封接触组件沿活塞头本体的周向环设,并封堵冷却腔的腔口,密封接触组件位于活塞头本体和汽缸的内壁之间,以使高温燃气受限于燃烧室与汽缸的端盖之间,冷却腔内流动有冷却,以吸收密封接触组件上的热量,避免其过热而失效破坏冷却腔的腔壁覆设有隔热层,避免冷却流动时带走燃烧室内的热量,减少热量流失,提高内燃热效率。
  • 一种内燃机活塞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氨燃料的内燃-燃料电池混合发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CN202210590709.6有效
  • 纪常伟;杨金鑫;汪硕峰 - 北京工业大学
  • 2022-05-27 - 2023-07-14 - F02B43/10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氨燃料的内燃‑燃料电池混合发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利用内燃与燃料电池冷却热量进行液氨的汽化,利用内燃排气能量进行氨气裂解,分离净化出的氢气提供给内燃和燃料电池;同时,本发明提出将燃料电池排出的热空气通入内燃进气道的空气能耦合;提出将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管路中的氢气回收到内燃的化学能耦合;提出利用热耦合器实现内燃与燃料电池的一体化热管理;提出利用机械耦合增速器实现内燃轴功驱动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提出利用AC/DC‑DC/DC电耦合器实现内燃与燃料电池的混合发电;此外,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氨燃料的内燃‑燃料电池混合发电控制策略,实现内燃的零碳运行及其与燃料电池的高效混合发电。
  • 一种基于燃料内燃机燃料电池混合发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