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压系统、方法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22600.9 | 申请日: | 2023-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1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卜凡龙;李婷;王彦文;顾家闻;姜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L3/00;B60L53/00;B60L58/26;H02J7/00;H02K9/19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压 系统 方法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升压系统、方法及车辆,它包括:充电座、动力电池、动力电驱、升压模块、高压线束、冷却模块、冷却管路,将充电座固定在车身侧围上,通过高压线束与动力电池相连,为汽车进行充电,动力电池将电池、配电盒、DC/DC、充电机、BMS等进行了集成,还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并缩短了高压线束长度,解决了兼容当前低功率充电桩问题,同时快速缩短充电时间;通过冷却系统对升压系统进行冷却控制,提升了升压系统的充电过程稳定性,防止温度过高时车辆产生起火现象,解决了充电的安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压系统、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纯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消费者对纯电动车辆动力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车辆加速度能力、最高速度等性能需求日益提高,纯电动汽车技术越来越成熟,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但当前大多数的电动汽车都是400V电压平台的产品,所以仍面临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慢、大功率充电桩还不普及等现实问题。为了解决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问题,电动汽车开始向高压800V平台的产品方向开发,但与之相匹配的大功率直流快充充电桩仍发展缓慢,因此,当前800V平台怎么兼容当前的所有充电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且温度过高时,车辆存在产生起火现象,解决充电的安全问题也十分严峻。
文献CN115230498A涉及一种汽车的快充升压系统,提高了快充升压的升压能力,快充升压过程中纹波电流更小,解决了快充升压过程电机磁钢温升过快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快充升压过程中驱动电机的非预期输出扭矩对汽车造成的安全隐患。但未对充电过程中,升压系统产生的热量及可能导致的起火等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文献CN115570995A涉及一种纯电汽车升压系统,供电装置与车身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升压分线盒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行李箱及供电装置分别设于升压装置的两侧。此种布置方式,有效缩短了升压分线盒、供电装置及升压装置间所连接的高压线束的长度,起到了减重降本的效果。提供的只是针对布置空间优化以及降重的一种方案,并未涉及针对缩短充电时间等痛点提供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创造性构思了一种升压系统、方法及车辆,将充电座固定在车身侧围上,通过高压线束与动力电池相连,为汽车进行充电,动力电池将电池、配电盒、DC/DC、充电机、BMS等进行了集成,减少零部件数量并缩短了高压线束长度,兼容当前低功率充电桩问题,并同时快速缩短充电时间,冷却系统提升了升压系统的充电过程稳定性,防止温度过高时,车辆产生起火现象。
实现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升压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充电座1、动力电池2、动力电驱3、升压模块4、高压线束5、冷却模块6、冷却管路7,在所述充电座1上集成高压线束5,所述的充电座1与动力电池2通过高压线束5电连接,所述的动力电池2与动力电驱3通过高压线束5电连接,所述的动力电驱3与升压模块4通过高压线束5电连接,所述的动力电池2与升压模块4通过高压线束5电连接,所述的动力电池2与冷却模块6通过冷却管路7密闭连通,所述的冷却模块6与升压模块4通过冷却管路7密闭连通,所述的动力电池2与动力电驱3通过冷却管路7密闭连通,所述的动力电驱3与升压模块4通过冷却管路7密闭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动力电池2集成电池、配电盒、DC/DC、充电机、BMS,设置高压线束接口、冷却管路接口。
实现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升压系统的升压系统方法,其特征是,将充电座1与低功率充电桩的充电枪电连接,通过充电座1输入电流,电流通过动力电池2的高压接口流入电池内部的回路,然后从动力电池2另一高压接口流出,再从升压模块4的高压接口输入端流进电流,再从升压模块4的高压接口输出端流入动力电驱3,经过动力电驱3直流母线流向动力电池2,完成电压提升充电,在所述升压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冷却液由冷却模块6出口流出,先进入到动力电池2,然后冷却液流入动力电驱3,最后流进升压模块4,将所述升压系统中产生的热量从升压模块4出口全部带走,再回到冷却模块6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26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泡水车衣
- 下一篇:基于偏振成像的非合作航天器的相对位姿测量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