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平台及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33110.1 | 申请日: | 202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1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殷国栋;梁晋豪;王法安;徐利伟;庄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50/00 | 分类号: | B60W50/00;B60W30/02;B60W40/105;B60W40/107;B60W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雪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动 汽车底盘 系统 平台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平台及运行方法,包括车身、智能整车感知系统、整车底盘装置、智能网络电子地图系统、车车通讯装置,智能整车感知系统位于整辆智能网联车中,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等装置,整车底盘装置为转向电机、驱动电机、齿轮、支撑杆等组成,能够整体实现各个子系统执行功能,智能网络电子地图系统包括网络云电子地图、实时轨迹地图、智能融合传感匹配地图。本发明能实时观测车辆行驶道路上不同的环境信息,能够预警前方道路环境并实时改变行驶轨迹;该系统与平台采用多源信息融合算法,解决了极限工况下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行驶不确定性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网联通讯传给周围车辆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平台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稳定的车辆底盘是车辆稳定驾驶的重要因素,同时,车辆的稳定驾驶保障了车辆与驾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完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底盘系统的完善为车辆的安全驾驶与道路的高效通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底盘的高效稳定性是电动汽车完成智能化的基础。因此,发展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底盘系统是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
然而,现有的普通车辆在极限工况时,比如高速大转向等驾驶工况下,极易出现侧翻等危险状况,普通车辆底盘行驶在常规路面可以应对常规的道路性质状况,无法实现预稳定的高保真车辆稳定状态,给车辆稳定驾驶带来了技术难题,同时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带来了瓶颈问题。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车辆的底盘稳定性驾驶给无人驾驶及智能网联汽车效益越发彰显,由于受到极限工况与车辆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车辆行驶在极限弯道、急转弯交叉路口、环岛等路况给车辆驾驶人带来麻烦,同时影响到智能交通的便利通行。发明一种适合各种车型的通用网联电动汽车底盘系统与平台能够为车辆的安全稳定驾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底盘系统与平台解决了道路安全驾驶问题与城市道路拥堵问题,同时现有的网联汽车能够实现L2级的驾驶,同时感知识别性能不足、算法的实时性差、控制稳定性不足等功能带来的车辆安全问题也给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关键难题,因此现在研制出一种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底盘系统与平台对现有的车辆安全驾驶及未来的无人驾驶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平台及运行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整车底盘装置、智能整车感知系统、智能网络电子地图系统和车车通讯装置,所述车身设置在所述整车底盘装置上,所述智能整车感知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身顶部的第一毫米波雷达、第二毫米波雷达、第一激光雷达、第二激光雷达、第一视觉传感器、第二视觉传感器、第一GPS接收器、第二GPS接收器、中央控制处理器,所述车车通讯装置能够实现车辆之间的通讯并感知邻车的行驶信息,所述第一毫米波雷达、第二毫米波雷达、第一激光雷达、第二激光雷达、第一视觉传感器、第二视觉传感器、第一GPS接收器、第二GPS接收器接收到的环境信息传递给与之电连接的中央控制处理器实现多源信息的融合,并结合所述智能网络电子地图系统和邻车的行驶信息控制所述整车底盘装置的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网络电子地图系统包括网络云电子地图、实时轨迹地图、智能融合传感匹配地图、粒子滤波算法、高保真实时地图,所述网络云电子地图为网络预先测绘的电子地图,所述实时轨迹地图为汽车在驾驶过程中获取,所述高保真实时地图通过所述粒子滤波算法融合智能融合传感匹配地图、实时轨迹地图和网络云电子地图获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毫米波雷达、第一GPS接收器设置所述车身顶部前端,所述第二毫米波雷达、第二GPS接收器、第一视觉传感器、第二视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身顶部前端,所述第一激光雷达、第二激光雷达、中央控制处理器设置在所述车身顶部中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33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管除垢装置和液体处理器
- 下一篇:一种高导热耐老化光伏焊带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