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底板的集成电路金属管壳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21497.X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8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郭茂玉;钱竹平;张超;王浩军;崔雪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富源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373;H01L23/467;H01L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何静 |
地址: | 233316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板 集成电路 金属 管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底板的集成电路金属管壳,属于电子科技相关金集成电路金属管壳技术领域。一种铜底板的集成电路金属管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壳体、端盖和插针,所述底板下底端开有多个盲孔,所述底板的一端端面为水平面,另一端端面有第一圆柱形凸起;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大孔,另一端开小孔;所述底板的另一端端面所与述壳体的一端端面贴合,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从所述壳体的大孔插入,且为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导热性较强的铜制所述底座、所述底座钻孔冷却的结构以及所述壳体上的多个散热鳍片,将散热材料与散热结构相结合,有效提升了金属封装管壳的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科技相关集成电路金属管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底板的集成电路金属管壳。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由此可见,集成电路的安全保护离不开封装管壳的功劳,具体起到物理保护、电磁屏蔽、加快散热等作用。
但是现有集成电路金属管壳仅通过散热材料实现散热,而并非结合散热结构实现散热目的,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铜底板的集成电路金属管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铜底板的集成电路金属管壳,包括:底板、壳体、端盖和插针;
所述底板下底端开有多个盲孔,所述底板的一端端面为水平面,另一端端面有第一圆柱形凸起;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大孔,另一端开小孔;所述底板的另一端端面所与述壳体的一端端面贴合,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从所述壳体的大孔插入,且为间隙配合;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的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多个所述螺栓沿着所述底板的边缘呈环形排布,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鳍片,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端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端盖的一端端面为水平面,另一端端面有第二圆柱形凸起;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从所述壳体的小孔插入且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多个所述插针贯穿所述端盖且与所述端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均开相同的贯穿的限位孔,卡钉从叙述限位孔中插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的侧面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嵌有第一O型圈。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另一端开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嵌有第二O型圈。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与多大个所述插针之间通过烧结玻璃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铜底板的集成电路金属管壳,通过设计导热性较强的铜制所述底座、所述底座钻孔冷却的结构以及所述壳体上的多个散热鳍片,将散热材料与散热结构相结合,有效提升了金属封装管壳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的部件如下:
1、插针;2、卡钉;3、第二散热鳍片;4、螺栓;5、第一O型圈;6、底板;7、第一散热鳍片;8、壳体;9、第二O型圈;10、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富源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蚌埠富源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214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FS设备混悬剂灌装管路
- 下一篇:一种氮化硅包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