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电空缓解控制机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1243.6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6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吉恒;钟星宇;蒋勇;陈太;韩金刚;申燕飞;杨建平;石宏原;刘文军;高莹茜;罗逸韬;王开恩;刘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1/10 | 分类号: | B61H11/10;B60T13/26;B60T13/66;B60T17/2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陈庆 |
地址: | 62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制动 系统 缓解 控制 机构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轨道列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电空缓解控制机构及方法,其中控制机构包括连通列车制动管的储风缸和制动缸,制动缸上连通有排气管路,且排气管路由电控装置控制通断;还包括用于数据分析处理和生成通断指令的控制模块,电控装置根据通断指令调节排气管路的通断。本发明通过储风缸暂存压缩空气以保障进入制动缸的空气压力稳定,并通过电控装置分阶段进行缓解释压,将列车的制动缓解过程进行精确控制,提高了制动的同步性和准确性,提高了制动效果,比避免了制动延迟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列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电空缓解控制机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货运列车制动方式主要为空气制动。空气制动通过空气波传递制动信号,其速度约为声速的2/3,制动时间随列车长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在制动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波传递导致各列车编组制动时间的不一致,造成列车纵向冲动严重,制约着货运列车的行车速度以及载运量,该方式更适用于低速轻载的货运列车。
可见现有的纯空气制动方式存在制动同步性差的问题,对于列车的制动和缓解动作控制不够及时和准确,对于货运列车提高行车速度和载运量不利。故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至少为克服其中一种上述内容提到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电空缓解控制机构及方法,通过电路控制结合空气制动形成精确制动的结构,并根据列车的行车速度和载运量进行分段控制制动,提高列车的制动效果,消除列车制动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的缓解控制机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电空缓解控制机构,包括连通列车制动管的储风缸和制动缸,制动缸上连通有排气管路,且排气管路由电控装置控制通断;还包括用于数据分析处理和生成通断指令的控制模块,电控装置根据通断指令调节排气管路的通断。
上述公开的缓解控制机构,通过列车制动管提供压缩空气,并将压缩空气通入储风缸进行暂存,以保持进入制动缸内的压缩空气压力稳定,当压缩空气进入制动缸之后可进行制动,而当制动缸内的空气向外释放导致制动缸的压力降低时进行缓解。此处公开的缓解控制机构,设定了一套自动控制国臣给,由控制模块监测执行,使电控装置多次进行开闭操作,逐步将制动缸内的空气释放以达到释压缓解的目的,该过程能够提高列车的缓解效果,使列车的制动效果效率更加精确同步,更为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为了保障电控装置控制的精确度,对制动缸内的压力进行监测,具体可采用的方案不被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还包括压力检测模块,压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制动缸内的气压值并实时传递给控制模块。采用如此方案时,压力检测模块可采用介入式结构,也可采用非介入式结构。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用于检测制动缸压力的压力检测模块并不被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压力检测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制动缸处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采用如此方案时,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将制动缸内的压力值检测结果转变为数值,并以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进行分析处理,控制模块根据压力检测结果实时调整电控模块的启停以对制动缸进行释压或停止释压。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电控装置并不内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电控装置包括电磁阀。采用如此方案时,电磁阀在控制模块的指令下关闭排气管路的通道,或打开排气管路的通道。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制动缸释压的气体可送往其他气路,此处并不进行唯一限定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排气管路连通大气。
上述公开了本发明提供的缓解控制机构,本发明还公开了缓解控制的方法,此处进行解释说明。
一种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电空缓解控制方法,采用上述公开的缓解控制机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1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