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分辨率Micro-LED显示器件及其金属薄膜键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5384.5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2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雄图;叶金宇;张永爱;吴朝兴;郭太良;孙捷;严群;林志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H01L27/15;H01L33/00;H01L33/48;H01L33/6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薛金才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分辨率 micro led 显示 器件 及其 金属 薄膜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分辨率Micro‑LED显示器件及其金属薄膜键合方法,Micro‑LED显示器件的驱动背板和Micro‑LED芯片阵列采用金属薄膜键合方法进行互联,所述Micro‑LED芯片阵列采用高阻GaN作为隔断和刻蚀保护层;所述Micro‑LED显示器件1个像素对应N个Micro‑LED发光阵列或Nano‑LED发光阵列,N大于或等于1。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简化制备工艺流程,可以减少刻蚀工艺中可能会产生的边缘效应和尺寸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发光器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超高分辨率Micro-LED显示器件及其金属薄膜键合方法。
背景技术
LED具有高亮度、高光效、长寿命、高对比度,以及纳秒级的响应时间等优势。同时,LED采用半导体加工工艺进行制备,并且与IC工艺兼容,具有极高的器件加工精度和稳定性,有望实现超高解析度,便于与触觉、听觉、嗅觉等传感器集成,实现高精度空间定位和触觉感知、使更具真实感的AR、VR成为可能。超高分辨率Micro-LED发光显示指具有纳米级像素的极高分辨率的LED显示技术。随着显示终端对显示信息量和功能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超高分辨率Micro-LED发光显示是显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超高分辨率Micro-LED发光显示存在诸多科学技术问题,亟需全新的应对策略和变革性技术来解决。
当发光显示像素尺寸低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其电极的引出具有巨大的挑战,是超高分辨率Micro-LED发光显示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传统LED显示阵列是采用光刻和刻蚀手段来定义像素,像素与像素之间凹凸不平,且与CMOS的对位键合不均问题更是难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分辨率Micro-LED显示器件及其金属薄膜键合方法,简化了制备工艺流程,可以减少刻蚀工艺中可能会产生的边缘效应和尺寸效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分辨率Micro-LED显示器件,Micro-LED显示器件的驱动背板和Micro-LED芯片阵列采用金属薄膜键合方法进行互联,所述Micro-LED芯片阵列采用高阻GaN作为隔断和刻蚀保护层;所述Micro-LED显示器件1个像素对应N个Micro-LED发光阵列或Nano-LED发光阵列,N大于或等于1。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高阻GaN包括采用选择性高能离子、电子、激光注入方法形成的高缺陷密度GaN和未激活的掺杂GaN。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薄膜为In、Sn、Cu、Ag、Au、Pt、Ti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形成的合金、共晶和多层薄膜阵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高分辨率Micro-LED显示器件及其金属薄膜键合方法,采用了上述的一种超高分辨率Micro-LED显示器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Micro-LED外延片表面沉积一层离子注入保护层,采用紫外光刻、电子束光刻、变参量光刻或纳米压印在离子注入保护层上形成光刻胶阵列,并以光刻胶作为保护,去除暴露的离子注入保护层,形成离子注入保护层阵列;
步骤S12:采用离子注入方法,通过多种注入能量控制注入深度和横向扩散程度,依次破坏没有保护层的LED结构,包括P型GaN层和多量子阱层,使离子注入区域失去发光能力,去除离子注入保护层阵列,形成超高分辨率Micro-LED发光阵列;
步骤S13:在步骤S12得到的超高分辨率Micro-LED发光阵列表面沉积一层P型GaN金属接触薄膜;
步骤S14:在CMOS驱动背板上旋涂光刻胶并曝光显影形成和步骤S13得到的超高分辨率Micro-LED发光阵列一一对应的图案,接着沉积一层键合金属薄膜,通过光刻胶剥离形成图案化的键合金属薄膜阵列,最后通过热回流工艺形成键合层金属凸点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53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