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液-气联合制动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946017.0 | 申请日: | 2022-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9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秦来超;王庆男;金鑫;穆禹丞;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13/66 | 分类号: | B60T13/66;B60T13/58 |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陈义华;王丹 |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车辆 联合 制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液‑气联合制动控制方法,包括车辆液力传动箱控制单元上电自检并接收车辆控制指令;液力传动箱控制单元基于传动箱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判断传动箱是否满足进行液力制动的条件获得液力制动准备信号,液力传动箱控制单元实时计算当前传动箱的液力制动最大可用功率以及液力制动实际功率;液力制动准备信号基于所述液力传动箱控制单元下发至车辆控制单元;车辆控制单元基于液力制动准备信号控制设定车辆制动控制策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液‑气联合制动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车辆制动方式在车辆制动时产生较大的冲击,对司机的操作经验要求较高,同时也增加了司机劳动强度的问题,降低了车辆制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液-气联合制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液力传动技术,特别是包含液力制动器的液力传动箱,因其系统集成度高、对外接口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易维护等优点,在轨道交通车辆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轨道工程车、作业车、检修车等特种车辆。在国外,液力传动技术在轨道客车上也有着广泛应用。
液力制动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摩擦制动技术(空气制动技术),具有无机械磨损、制动温度低、无噪音等优点,常常被用于车辆的联合制动上。液力制动在车辆高速运行时,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在低速区时,液力制动力会明显减小,因此需要车辆施加空气制动,以满足车辆的制动力要求。此外,受液力制动器功率的限制,当车辆需求的制动功率超过液力制动器的最大可用制动功率时,也需要空气制动介入,液-气联合制动以满足车辆要求。
为减小空气制动给车辆带来的磨损、噪音等负面影响,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应优先采用液力制动,将空气制动作为补充,或当液力制动失效时,采用空气制动进行整车制动。何时介入空气制动、介入空气制动的功率多大、液-气联合制动产生的制动力怎样匹配车辆的制动力需求,是轨道交通车辆液-气联合制动控制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目前,车辆广泛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液力制动与空气制动相互隔离,即空气制动介入时,直接切断液力制动;二是液力制动工作过程中,由司机凭经验施加空气制动。这两种控制方法逻辑简单、易实现,但制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对司机的操作经验要求较高,也增加了司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液-气联合制动控制方法,以克服现有制动方法在车辆制动时产生较大的冲击,对司机的操作经验要求较高,也增加了司机的劳动强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液-气联合制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车辆液力传动箱控制单元TDC上电自检并接收车辆控制指令,所述车辆控制指令包括牵引使能信号、方向信号、司机制动功率设定值PBset设定信号;
步骤S2:所述液力传动箱控制单元TDC基于传动箱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判断传动箱满足进行液力制动的条件以获得液力制动准备信号,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信息包括传动箱的输出轴转速、电磁比例阀的状态、油温传感器的状态和油压传感器的状态;所述液力传动箱控制单元TDC实时计算当前传动箱的液力制动最大可用功率PHBmax以及液力制动实际功率PHBact;
步骤S3:所述液力传动箱控制单元TDC下发所述液力制动准备信号至车辆控制单元VCU,所述液力制动准备信号包括液力制动未准备好信号与液力制动准备好信号,若所述液力制动准备信号为液力制动未准备好信号,则执行步骤S4,若所述液力制动准备信号为液力制动准备好信号,则执行步骤S5;
步骤S4:所述车辆控制单元VCU基于所述液力制动未准备好信号控制车辆制动系统进行制动;
步骤S5:所述车辆控制单元VCU基于所述液力制动准备好信号设定车辆制动控制策略,车辆基于所述车辆制动控制策略实现制动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60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