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油冷却系统、工程机械及其油液采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36084.X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5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威;郭乐;边金龙;李雪城;袁泉;张运鹏;赵双;王帅;仝铁霖;付志恒;侯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20 | 分类号: | F02M31/20;G01N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杨静 |
地址: | 2211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冷却系统 工程机械 及其 采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油冷却系统、工程机械及其油液采样方法,包括设置于发动机与油箱的回油流路中的燃油散热器,所述燃油散热器包括进油口、出油口、设置于一侧且与进油口连接的进油通路、设置于另一侧其与出油口连接的出油通路以及散热腔室,所述进油通路和出油通路为纵向设置,所述散热腔室至少有2个,至少2个所述散热腔室为横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其两侧设置的进油通路、出油通路连接;设置于上部的散热腔室与设置于下部的散热腔室之间设置有控制下部的散热腔室内的油液流通的控制阀,设置于下部的散热腔室被构造为储存油液。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工程机械整机正常工作中可实时完成油液的采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油冷却系统、工程机械及其油液采样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的油液一般为柴油,随着国家标准的不断提高,工程机械排放尾气是否合格,是检验工程机械是否满足国标要求的重要标准,而柴油的品质直接影响工程机械排放的尾气成分,排放升级后,对柴油的品质的监测工作就更加重要了。目前,对柴油的品质的监测比较困难,主要通过现场取样,但现场取样存在时间差,监测结果偏差较大。
中国专利申请CN114604083A(申请号:202210240253.0)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辆油箱系统、工程车辆以及油液自动采样方法,通过柴油回油阻力完成即时取样,但当柴油箱油量较少时,就没法实时完成取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油冷却系统、工程机械及其油液采样方法,在工程机械整机正常工作中可实时完成油液的取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燃油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发动机与油箱的回油流路中的燃油散热器,所述燃油散热器包括进油口、出油口、设置于一侧且与进油口连接的进油通路、设置于另一侧其与出油口连接的出油通路以及散热腔室,所述进油通路和出油通路为纵向设置,所述散热腔室至少有2个,至少2个所述散热腔室为横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其两侧设置的进油通路、出油通路连接;设置于上部的散热腔室与设置于下部的散热腔室之间设置有控制下部的散热腔室内的油液流通的控制阀,设置于下部的散热腔室及对应的进油通路段、回油通路段被构造为储存油液,当需要对油液进行采样时,控制阀关闭下部的散热腔室的油路,使油液储存在下部的散热腔室内供采样用,且进油通路、上部的散热腔室、出油通路依然构成回油油路,依然能够保障燃油冷却系统的功能的执行。
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进油通路上,将进油通路划分为第一进油通路和第二进油通路,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出油通路上,将出油通路划分为第一出油通路和第二出油通路;所述第一进油通路、上部的散热腔室以及第一出油通路构成第一回油流路,所述第二进油通路、下部的散热腔室以及第二出油通路构成第二回油流路;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用于关闭或导通第二回油流路。
一般情况下,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打开,油液正常经流燃油散热器的第二回油流路。当需要对油液进行采样时,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一进油通路向第二进油通路的通路,第二控制阀关闭第二回油通路向第一回油通路的流通通路,这样,在第二回油流路的油液不能再流动而被储存下来,供采样用,且在采样结束前,始终保持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关闭状态,以实现油液的实时采样;采样结束后,再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收到的采样需求信号和采样结束信号控制所述控制阀的阀位用以关闭所述第二回油流路或是导通第二回油流路。
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工程机械整机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60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