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泵供油系统、变速箱总成及工程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81915.3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43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4008 | 分类号: | F16H61/4008;F16H6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马吉兰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油 系统 变速箱 总成 工程机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泵供油系统、变速箱总成及工程机械。双泵供油系统包括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及换向阀,换向阀包括:阀体,具有阀芯腔、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进出油口,第一油泵通过第一油路与第一进油口连接,第二油泵通过第二油路与第二进油口连接,第三油路的一端与进出油口连接且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油路上;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阀芯腔中,通过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压差控制换向阀的阀芯移动,以使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通过第三油路连通或不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换向阀实现换向和调压,阀的数量少,成本低廉,解决了三个阀造成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泵供油系统、变速箱总成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变速箱一般通过机械油泵对液压系统进行供油,该机械油泵由发动机驱动,油泵的供油量和发动机的转速直接相关,在发动机低转速工况下,为满足变速箱的供油需求,需要将机械油泵的排量设计的很大。但是在发动机高转速时,油泵的流量远大于需求流量,油泵消耗了大量发动机功率,降低了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导致整车油耗增加。
为了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降低自动变速箱液压系统损耗,越来越多的自动变速箱液压系统采用双油泵供油系统,双油泵供油系统包括主泵、辅泵、电磁阀、换向阀、开关阀,辅泵与换向阀和开关阀相连,主泵与电磁阀入口相连,通过电磁阀可以控制换向阀换向,上述双泵供油系统通过三个阀配合使用,结构复杂,成本高,且主油路不能辅助油路供油。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双泵供油系统通过三个阀配合使用造成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双泵供油系统、变速箱总成及工程机械,该双泵供油系统通过一个换向阀就可以实现换向和调压,阀的数量少,成本低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泵供油系统,包括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及换向阀,换向阀包括:阀体,具有阀芯腔及与阀芯腔连通的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进出油口,第一油泵的排油口通过第一油路与第一进油口连接,第二油泵的排油口通过第二油路与第二进油口连接,第三油路的一端与进出油口连接且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油路上;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阀芯腔中,通过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压差控制换向阀的阀芯移动,以使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通过第三油路连通或不连通。
可选的,阀芯上设有可连通第一油路和第三油路的连通通道;其中,阀芯具有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及位于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之间的中间工作位,阀芯处于第一工作位时,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通过连通通道和第三油路连通;阀芯处于第二工作位时,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通过第三油路连通;阀芯处于中间工作位时,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不连通。
可选的,换向阀还包括设置在阀芯两侧的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在第一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第一油路中液压油的压力和第二油路中液压油的压力作用下,阀芯在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及中间工作位之间切换。
可选的,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
可选的,进出油口位于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之间,连通通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
可选的,双泵供油系统还包括油箱、第四油路、第五油路和第一调压阀,第四油路的一端与第二出油口连接,第五油路的一端连接在第四油路上且另一端与油箱连接,第一调压阀设置在第五油路上。
可选的,第一调压阀为溢流阀。
可选的,双泵供油系统还包括第六油路、第七油路和第二调压阀,第六油路的一端与第一出油口连接,第七油路的一端连接在第六油路上且另一端与油箱连接,第二调压阀设置在第七油路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总成,包括变速箱和上述的双泵供油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819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料膜印刷前的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