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微发光元件和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10374.4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8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政;李佳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12 | 分类号: | H01L33/12;H01L33/24;H01L33/00;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9 | 代理人: | 王立红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发光 元件 显示器 | ||
1.一种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延层,包括顺序排列的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所述外延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位于所述外延层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外延层配置有台面,所述台面暴露出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且朝向所述第二表面;
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外延层的至少部分侧壁;所述介质层在外延层侧壁的高度H1小于所述台面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在外延层侧壁的高度H1大于等于2μm,且小于等于6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在外延层侧壁的厚度D1为0~2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在第一表面的厚度D2大于等于0.03μm,且小于等于2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或者氟化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被配置为由规则或不规则图形所形成的粗糙区域,且所述粗糙区域为移除部分外延层后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粗糙部和平台部,所述平台部环绕于所述粗糙部的外围,且所述粗糙部相对于所述平台部向第二表面方向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外延层的至少部分侧壁;
台阶结构,包括由所述介质层形成的第一台阶和由所述第一绝缘层形成的第二台阶,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台阶超出所述第二台阶,且所述第一台阶超出第二台阶的宽度等于所述介质层在外延层侧壁的厚度D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极,与第一半导体层电连接;
第二电极,与第二半导体层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部分侧壁或者全部侧壁覆盖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在高度方向上递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最小尺寸为0.5~5μm、5~10μm、10~20μm、20~50μm或50~10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层的厚度为1~5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所覆盖的那部分外延层侧壁与竖直面的夹角介于0°~45°;或者,所述介质层所覆盖的那部分外延层侧壁与竖直面的夹角介于-30°~0°。
14.一种微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括顺序排列的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所述外延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位于所述外延层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
自所述第二表面刻蚀所述外延层并形成台面,所述台面暴露出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且朝向所述第二表面;
形成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并自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外延层的侧壁,所述介质层在外延层侧壁的高度H1小于所述台面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03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