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扭矩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28856.8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3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可成;闫金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氢汽车(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B60L3/12 |
代理公司: | 广东捷成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0 | 代理人: | 宋安东 |
地址: | 20170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汽车 扭矩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扭矩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扭矩控制模型,扭矩控制模型为输入为油门深度、制动深度和车速、输出为力矩的模型;获取氢燃料电池汽车当前的第一油门深度、第一制动深度和当前车速;基于第一油门深度、第一制动深度、当前车速和扭矩控制模型,确定与第一油门深度、第一制动深度、当前车速对应的目标力矩,并输出目标力矩。在这种方式中,无需判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驱动模式,输出的目标力矩与非连续的状态机无关,可以保证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源输出的扭矩平滑可控,可以消除各种驱动模式切换时出现的扭矩突变、抖动,有助于提升车辆的驾驶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扭矩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于新能源汽车不使用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新能源汽车已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其使用电机驱动,由于电机的转速可连续调节、力矩可改变方向,氢燃料电池汽车在驱动中可有多种驱动模式。比如,按照驾驶员操作的油门、制动踏板状态,可分为蠕行、油门、松油门能量回馈和制动能量回馈等驱动模式。其中,制动能量回馈驱动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与续航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手段。
目前,针对上述驱动模式,一般使用状态机,通过车速、踏板输入来判断氢燃料电池汽车当前的力矩输出状态,查询对应的数据表,从而得出对应的状态下的目标力矩。
在中国发明专利(CN112896127A)中,公布了一种基于电液制动系统的车辆减速度控制方法,其可通过获取车速和加速踏板开度信号,判断车辆处于加速状态、制动状态还是滑行状态;当判断车辆处于制动状态时,计算得到车辆的减速度,并得出需求的制动总力矩,由电机回馈的制动力矩单独制动或者配合电液制动系统进行制动;当判断车辆处于加速状态时,则计算需求的驱动力矩;当判断车辆处于滑行状态时,不作任何请求。
在中国发明专利(CN112249001A)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方法,其可基于获取到的目标车辆的初始化数集建立模糊逻辑模型,结合车辆实时的功率需求、电池SOC、燃料电池电流、效率等参数,得出该情况下对应的燃料电池功率。
在中国发明专利(CN112895917A)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蠕行行驶的多阶梯段扭矩控制实现方法,其可通过整车控制器监测档位信号、加速踏板信号、制动踏板信号、车速、电机转速、电机实际输出扭矩信号,根据监测到的上述信号确定车辆是在蠕行工况中。
可见,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状态机来判断测量氢燃料电池汽车所使用的驱动模式,然后计算对应的力矩输出。然而,状态机是一种非连续性的状态,在不同扭矩计算模式切换中,会造成目标扭矩的跳变或抖动,甚至可能出现多个状态循环切换的情况,影响驾驶员感受和整车能耗。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扭矩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用于解决状态机在不同扭矩计算模式切换中,会造成目标扭矩的跳变或抖动,甚至可能出现多个状态循环切换的情况,影响驾驶感受和整车能耗的问题,可以消除驱动模式跳转带来的扭矩突变或抖动,防止出现驱动模式循环跳转带来的扭矩抖动,从而可以提升驾驶员感受,以及降低整车能耗,有助于提升车辆的驾驶性和经济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扭矩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扭矩控制模型,所述扭矩控制模型为输入为油门深度、制动深度和车速、输出为力矩的模型;
获取氢燃料电池汽车当前的第一油门深度、第一制动深度和当前车速;
基于所述第一油门深度、所述第一制动深度、所述当前车速和所述扭矩控制模型,确定与所述第一油门深度、所述第一制动深度、所述当前车速对应的目标力矩,并输出所述目标力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氢汽车(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小氢汽车(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88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