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吲哚酮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067166.1 申请日: 2021-09-13
公开(公告)号: CN113636970B 公开(公告)日: 2023-05-23
发明(设计)人: 李金岭;李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康泰药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209/46 分类号: C07D209/46;C07D405/12;C07D401/12;C07D409/12;A61K31/496;A61K31/454;A61K31/551;A61K31/4709;A61P35/00;A61P35/02
代理公司: 天津心知意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60 代理人: 赵佳
地址: 061011 河北省***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吲哚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吲哚酮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通式如(I)所示;其中,R1和R2独立的选自H、烷烃、取代芳环基团、烷基酰胺或芳基酰胺;n为0或1。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高效的可逆的抑制PARP1蛋白酶活的效果,有望缓解药物的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异吲哚酮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传统抗肿瘤药物由于毒副作用大等缺点阻碍了其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近年来,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治疗肿瘤的新选择

DNA损伤应答通路的异常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其能够通过促进肿瘤驱动基因突变累积,肿瘤异质性的产生和细胞凋亡的逃逸等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快速生长。目前,针对DNA损伤应答关键蛋白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过程中取得了重要发展。其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发展最为迅速。

PARP抑制剂是一种靶向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的癌症疗法。它是第一种成功利用合成致死概念获得批准在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合成致死简单来讲指的是,当两种不同的基因或蛋白同时发生变化时会导致细胞死亡,而如果这两种基因或蛋白中只有一种出现异常则不会导致细胞死亡。PARP1的作用是通过与DNA损伤位点相结合并且催化多聚ADP核糖链在蛋白底物上的合成。进而,PARP1能够募集其它DNA修复蛋白至损伤位点共同修复DNA损伤。PARP抑制剂通过与PARP1或PARP2催化位点的结合,导致PARP蛋白无法从DNA损伤位点上脱落。被束缚在DNA上的PRAP在DNA复制时会导致DNA复制叉停滞和DNA复制无法顺利进行。这时候,细胞通常会激发称为同源重复修复(HRR)的修复方法来修复这个错误。BRCA1和BRCA2在HRR中起到重要作用,当这些蛋白功能受损导致HRR功能失常时,细胞运用的其它DNA修复方法通常会引入大规模的基因组重组,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起初PARP抑制剂的开发目的是将PARP与其它造成肿瘤细胞DNA损伤的疗法一起使用,通过削弱癌细胞修复DNA损伤的能力来增强其它疗法的疗效。但是在2005年,研究人员发现携带BRCA突变的肿瘤细胞对PARP抑制剂的敏感度是携带野生型BRCA基因的肿瘤细胞的1000倍。由于这一特性,PARP抑制剂的疗效有望拓展到其它携带着同样DNA修复缺陷的肿瘤。为此,对PARP抑制剂的研发已经成为抗癌领域的一个热点。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PARP抑制剂的研发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PARP抑制剂为PARP催化NAD+的代谢产物烟酰胺的类似物,代表药物为3-氨基苯甲酰胺。该类药物由于活性低和选择性差等缺点,很快就被第二代PARP抑制剂所取代。第二代PARP抑制剂以构效关系为基础,活性和选择性较第一代抑制剂明显提升。近些年来,随着对PARP抑制剂的结构以及其和PARP1作用模式的研究,高效且低毒的第三代PARP抑制剂研究取得快速的发展。目前,已有5个PARP抑制剂上市,应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然而,PARP抑制剂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其对HRR修复缺陷肿瘤应用的局限性以及耐药的产生都阻碍了其在临床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异吲哚酮的化合物,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的药物和制备可逆的PARP1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异吲哚酮的化合物作为新的抑制PARP1蛋白酶活的PARP抑制剂,旨在解决目前PARP抑制剂所面临的耐药问题。

具体而言,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异吲哚酮的化合物,其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康泰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康泰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71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202310577478.X
  • 师健友;喻冬柯;童荣生;肖雯婧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2023-05-22 - 2023-09-29 - C07D209/46
  •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imgabs0#其中,L是‑NH‑或连接键;X是‑CM‑或‑N‑,M表示H或卤素;R1、R2和R3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和烷氧基中的任意一种;Ar是取代或未取代芳香基或取代芳香基和取代或未取代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该化合物可有效的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并具有部分血脑屏障透过性,对于神经胶质母细胞瘤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其体外激酶抑制活性、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以及血脑屏障穿透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生长活性作用,并能抑制纤维化,预防肝脏纤维化。
  • 一种Z-3-乙烯基取代的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202210758621.0
  • 吕宁宁;胡泱妮;李汶蔚;周鸿贵;何业权;陈久喜 - 温州大学
  • 2022-06-30 - 2023-08-04 - C07D209/4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3‑乙烯基取代的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N‑甲氧基苯甲酰胺化合物、苯氧乙腈、五甲基环戊二烯二氯化铑二聚体催化剂、碳酸钠加入到有机溶剂六氟异丙醇中,空气条件下油浴加热至130‑150oC进行反应,反应完全后,后处理得到所述Z式的3‑乙烯基取代的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该转化具有优异的立体选择性,官能团兼容性较好,为Z‑3‑乙烯基取代的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制备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合成新方法。
  • 一种对映选择性合成N,3-二取代-1-异吲哚啉酮化合物的方法-202210185290.6
  • 姜岚;李泉城;韩永康;朱顺德;李争宁 - 大连大学
  • 2022-02-28 - 2023-07-21 - C07D209/46
  •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映选择性合成N,3‑二取代‑1‑异吲哚啉酮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在铜盐‑手性膦配体形成的催化剂作用下,使用硅烷作为还原剂,对2‑((烃基亚氨基)甲基)苯甲酸甲酯(Ⅰ)和α,β‑不饱和酸酯(Ⅱ)进行共轭还原/Mannich反应/内酰胺化串联反应,直接得到手性N,3‑二取代‑1‑异吲哚啉酮化合物(Ⅲ)。该方法使用催化量的Cu‑手性膦催化剂,不需分离反应中间体,避免减少了分步反应中的繁琐的分离操作过程。反应具有立体选择性,通过改变手性膦配体的立体构型,可改变主要产物的手性构型,使反应具有较高的对映选择性。并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迅速、产率高等优点。
  • N,3-二取代-1-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高产率合成方法-202210185206.0
  • 姜岚;李泉城;韩永康;朱顺德;李争宁 - 大连大学
  • 2022-02-28 - 2023-06-27 - C07D209/46
  •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N,3‑二取代‑1‑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高产率合成方法。本发明在铜盐‑膦配体形成的催化剂作用下,使用硅烷作为还原剂,对2‑((烃基亚氨基)甲基)苯甲酸甲酯(Ⅰ)和α,β‑不饱和酸酯(Ⅱ)进行共轭还原/Mannich反应/内酰胺化串联反应,直接得到N,3‑二取代‑1‑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Ⅲ)。该方法使用催化量的Cu‑膦催化剂,不需分离反应中间体,避免减少了分步反应中的繁琐的分离操作过程,并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具有反应迅速、产率高等优点。
  • Cu/ETS-10催化剂在催化合成3-亚甲基异吲哚啉-1-酮及其衍生物中的应用-202310318491.3
  • 唐天地;胡慧玲;刘长俊;朱超杰;李卓飞;傅雯倩 - 常州大学
  • 2023-03-29 - 2023-06-23 - C07D209/46
  • 本发明涉及非均相催化有机合成领域,公开Cu/ETS‑10催化剂在催化合成3‑亚甲基异吲哚啉‑1‑酮及其衍生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等体积浸渍方法制备Cu/ETS‑10催化剂,具体步骤:将2‑碘苯甲酰胺、苯乙炔、沸石催化剂依次加入反应管中,在N2氛围下加入反应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放入100~120℃加热器中反应2~12h,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过滤,收集上清液,减压浓缩,粗产物柱层析分离提纯获得3‑亚甲基异吲哚啉‑1‑酮,收率可达98%。同现有的技术相比,此方法不需要添加可溶性金属盐、配体等其他添加剂,且催化剂与产物易分离,可回收再利用,操作简单、高效,绿色环保。
  • S-吲哚布芬晶型及其制备方法-202111485318.X
  • 方丽;张璇;邹涛;夏焕;梅家祺 -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 2021-12-07 - 2023-06-23 - C07D209/46
  • 本发明公开了11种S‑吲哚布芬的新晶型,包括四个无水晶型(Form C、FormE、FormG和Form L)、一个水合物(Form D)、四个溶剂合物(Form A、Form B、Form H和Form I)、一个亚稳态晶型(Form F)、无定型。其中,Form C几乎无引湿性,在高温、高湿、光照和加速条件下的15天固态稳定性良好,未发生转晶,结晶性好,热稳定性非常好,引湿性差,在三种生物介质中的24h溶解度接近,溶解度从大到小为FaSSIFFeSSIFFaSSGF,这对于制剂处方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体外溶出评估具有较大意义。
  • 一种铱催化的碳氢活化反应合成异吲哚-1-酮类化合物的方法-202110607947.9
  • 海俐;吴勇;严开川;李江联 - 四川大学
  • 2021-06-01 - 2023-06-02 - C07D209/4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铱催化的碳氢活化反应合成异吲哚‑1‑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以N‑取代苯甲酰胺和环丙醇类似物为原料,在过渡金属催化下发生的碳氢活化/环化反应,通过4+1环加成高效地构建C‑C键,同时发生导向基团(DG)的离去。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的线性合成方法经济性低,反应条件苛刻以及碳氢活化中DG难以去除的问题,是一种简单、温和的替代传统合成异吲哚‑1‑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并且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一种磺化双酚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110942434.3
  • 郑吉富;张所波;代磊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2021-08-17 - 2023-05-05 - C07D209/46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磺化双酚单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酚酞和3‑氨基丙烷磺酸为原料,在碱性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反应得到磺化双酚单体。本发明采用成本低廉的酚酞和3‑氨基丙烷磺酸作为原料,经一步反应制备得到高纯磺化双酚功能单体,其纯度可达99%,收率可达80%以上,目标产物磺化双酚功能单体可实现公斤级的批次稳定化制备。一方面避免了发烟硫酸、氯磺酸或浓硫酸等强酸媒介的使用。另一方面,只需要采用二氯甲烷洗涤和乙醇重结晶即可得到高纯度磺化双酚单体,克服了传统制备、纯化磺化单体时需要使用大量碱中和以及复杂的多次盐析过程。
  • 一种多取代3-亚甲基异吲哚啉-1-酮的制备方法-202110175789.4
  • 王从洋;霍嘉琪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2021-02-09 - 2023-04-07 - C07D209/4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取代3‑亚甲基异吲哚啉‑1‑酮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锰催化剂、路易斯酸和锌试剂存在下,式II所示芳基酮与式III所示异氰酸酯经环化反应,即得式I所示多取代3‑亚甲基异吲哚啉‑1‑酮的;式I、式II中,R1表示苯环上的未取代、单取代基或多取代基,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芳基和卤素中的至少一种;R2表示苯环上的未取代、单取代基或多取代基,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苄基和卤素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通过一步法将骨架合成,底物范围较广,反应产率高,具有较大的药物合成应用价值。
  • 硝基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202211626622.6
  • 谢应波;张庆;张华;罗桂云;曹云;严菊明 -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17 - 2023-03-14 - C07D209/46
  • 本申请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硝基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与BPO和NBS在四氯化碳为溶剂的条件下加热搅拌,待反应完成降至室温后,依次经洗涤、干燥和浓缩除去溶剂,即得中间产物;再将所得中间产物溶于含氨醇溶液中以20‑30℃搅拌2‑6h,然后经减压浓缩、过滤、洗涤、烘干,即得目标产物。由本申请的合成方法制得的硝基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收率达50‑60%、纯度达95‑98%,处理步骤简便的同时,安全性高,且中间产物无需纯化即可进行下步反应,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
  • 一类含磺酰基的链状环状二肽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201910595176.9
  • 王龙;刘娜;徐文恒 - 三峡大学
  • 2019-07-03 - 2022-11-18 - C07D209/46
  • 本发明涉及一类含磺酰基的链状环状二肽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其所述的含磺酰基的链状环状二肽类衍生物的结构式为:其合成方法是以胺类化合物、普通醛类以及磺酰基异腈化合物在MOF‑Cu的催化作用下,以甲醇或乙醇或水为溶剂于室温下发生三组分Ugi反应,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出MOF‑Cu,经洗涤,干燥以备重复使用,将滤液经减压脱去溶剂甲醇,残留物经过柱层析得到最终目标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以一种反应简单、操作简便且副产物少、选择性较好的制备新方法来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类含磺酰基的链状环状双酰胺化合物。
  • 3-烯基异吲哚啉-1-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衍生物-202210992427.9
  • 左有鹏;王聪;张林萍;李玉洁 - 宿州学院
  • 2022-08-18 - 2022-11-04 - C07D209/46
  • 本发明公开了3‑烯基异吲哚啉‑1‑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衍生物,涉及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化合物a、丙烯酸酯、催化剂、碱和反应溶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反应;化合物a、丙烯酸酯、催化剂、碱的摩尔比为1:1:(0.01‑0.1):(1.0‑1.4);反应溶剂的体积与碱的摩尔比为(8‑12)mL/1mmol;化合物a的结构式为:,式中X为H、Cl、甲基或叔丁基;催化剂为[Cp*RhCl2]2;(2)反应结束后,将步骤(1)获得的产物进行萃取、干燥、柱色谱分离,得到3‑烯基异吲哚啉‑1‑酮衍生物。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采用特殊配比的化合物a、丙烯酸酯、催化剂、碱进行反应,制备过程简便,产物构型单一,副产物较少,提高了目标化合物的产率。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