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行星齿轮与离合器控制动力传递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5592.2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4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彭飞;汪国建;秦川;李江华;马连;尹文杰;陈国利;罗瑞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44 | 分类号: | F16H3/44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徐传智 |
地址: | 40277***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行星 齿轮 离合器 控制 动力 传递 装置 | ||
1.一种采用行星齿轮与离合器控制动力传递的装置,包括发动机(1)、输入轴(Z1),其特征在于,一实心轴(Z2)与输入轴(Z1)位于同一轴心线上,所述实心轴(Z2)穿过一空心轴(Z3)形成同心轴,通过轴承与空心轴(Z3)滑动配合,所述实心轴(Z2)、空心轴(Z3)均通过一行星齿轮机构与输入轴(Z1)连接,一传动轴(Z4)与实心轴(Z2)相互平行支承于箱体内,一输出轴(Z5)与传动轴(Z4)相互平行支承于箱体内;
所述实心轴(Z2)通过第一离合器(C1)与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X3)与第一离合器(C1)的主动摩擦盘连接,该第一离合器(C1)的从动摩擦盘周向固定在实心轴(Z2)上;
所述空心轴(Z3)通过第二离合器(C2)与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主动摩擦盘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X3)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从动摩擦盘周向固定在空心轴(Z3)上;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X4)通过第三离合器(C3)与齿圈(X3)连接,且周向固定在输入轴(Z1)上,所述第三离合器(C3)的主动摩擦盘与齿圈(X3)连接,所述第三离合器(C3)的从动摩擦盘与行星架(X4)连接;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X1)通过太阳轮轴与第四离合器(C4)连接,所述第四离合器(C4)的主动摩擦盘固定在箱体内,所述第四离合器(C4)的从动摩擦盘周向固定在太阳轮轴上;
所述空心轴(Z3)上周向固定第一主动齿轮(S1)、第二主动齿轮(S2);
所述实心轴(Z2)上周向固定第三主动齿轮(S3)、第四主动齿轮(S4)、第五主动齿轮(S5)、第六主动齿轮(S6);
所述传动轴(Z4)上空套设置第一从动齿轮(G1)、第二从动齿轮(G2)、第三从动齿轮(G3)、第四从动齿轮(G4)、第五从动齿轮(G5)、第六从动齿轮(G6),所述第一从动齿轮(G1)、第二从动齿轮(G2)之间设置第一同步器(T1),所述第三从动齿轮(G3)、第四从动齿轮(G4)之间设置第二同步器(T2),所述第五从动齿轮(G5)、第六从动齿轮(G6)之间设置第三同步器(T3),所述第一同步器(T1)、第二同步器(T2)、第三同步器(T3)均周向固定在传动轴(Z4)上,该传动轴(Z4)上周向固定第七主动齿轮(S7),所述输出轴(Z5)上周向固定第七从动齿轮(G7),所述第七主动齿轮(S7)与第七从动齿轮(G7)啮合;
所述第一主动齿轮(S1)与第一从动齿轮(G1)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S2)与第二从动齿轮(G2)啮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S3)与第三从动齿轮(G3)啮合,所述第四主动齿轮(S4)与第四从动齿轮(G4)啮合,所述第五主动齿轮(S5)与第五从动齿轮(G5)啮合,所述第六主动齿轮(S6)、第六从动齿轮(G6)之间设置一惰轮(G8),该惰轮(G8)分别与第六主动齿轮(S6)、第六从动齿轮(G6)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行星齿轮与离合器控制动力传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X3)与一驱动电机(2)的转子连接,用于实现纯电驱动、怠速独立发电和启动发动机(1)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行星齿轮与离合器控制动力传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轴(X5)与一发电机(3)的转子连接,用于辅助驱动电机(2),实现怠速独立发电和启动发动机(1)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55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硬盘框的PCIE模组结构
- 下一篇:信息输出装置以及信息输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