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锁闭的起动活门装置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3037.8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6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石云飞;杨加寿;李俊励;冀国锋;班永丽;于佳;李升东;廖文兵;魏棣;王晶晶;高祥;张少江;黄进;杨进飞;李智伟;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00 | 分类号: | F02C7/00;F02C7/26;F02C7/057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刘宇宸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起动 活门 装置 航空发动机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锁闭的起动活门装置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在高压压气机的机匣集气腔C外部的安装座E;与安装座E安装的当打开状态放气时活门处于远离集气腔C内状态的起动活门装置,集气腔C与起动活门装置的下部进气口连通;燃烧室机匣的安装座F,安装座与起动活门装置上部进气口连通;燃烧室内经安装座F进入起动活门装置上部进气口内的空气与高压压气机集气腔C经安装座E进入起动活门装置下部的气压构成压差,压差不足以克服起动活门装置的弹簧弹力时,使得起动活门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起动活门装置的活门处于远离集气腔C内的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活门会阻挡集气腔气流流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锁闭的起动活门装置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安装结构,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起动过程时,高压压气机前面级和后面级的流通能力不匹配,后面级的流通能力弱于前面级,容易在后面级形成堵塞,进而轴向速度骤减,造成前面级喘振;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而发动机的喘振问题一直制约着涡轮发动机的发展,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甚至造成发动机的严重损坏;为保证涡轮发动机在所有工作条件下都不发生喘振,通常采用的防喘措施有采用双转子或三转子结构、压气机中间级放气、进口可调导流叶片和可调整流叶片等;
提高发动机起动时压气机的喘振裕度,通常采用压气机中间级放气的方法,在压气机中间级设置放气系统,起动时打开,由于中间级放气,缓解了后面级的堵塞情况,同时由于减少了空气流路的阻力,前面级的轴向速度会增大,从而改善了前面级的喘振情况,而放气系统由安装在压气机上的气压控制放气阀构成;
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783279U公开的气压控制放气阀及具有其的压气机系统及飞机中,气压控制放气阀安装在压气机上构成的结构时,当发动机处于起动或进入慢车状态,活门需要向下与壳体底部分离才能处于打开放气状态,此时的活门向下移动伸入高压压气机机匣集气腔向外的排气口内,存在活门会阻挡集气腔气流流动的问题,导致改善前面级的喘振效果有限,在气流流动量大时依旧出现喘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锁闭的起动活门装置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安装结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锁闭的起动活门装置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安装结构,包括:
安装在高压压气机的机匣集气腔C外部的安装座E;
与安装座E安装的当打开状态放气时活门处于远离集气腔C内状态的起动活门装置,集气腔C与起动活门装置的下部进气口连通;
燃烧室机匣的安装座F,安装座与起动活门装置上部进气口连通。
在处于起动或进入慢车状态时,燃烧室内经安装座F进入起动活门装置上部进气口内的空气与高压压气机集气腔C经安装座E进入起动活门装置下部的气压构成压差,压差不足以克服起动活门装置的弹簧弹力时,使得起动活门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起动活门装置的活门处于远离集气腔C内的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活门会阻挡集气腔气流流动的问题,改善前面级的喘振效果,在气流流动量大时不会出现喘振现象。
所述起动活门装置包括:
外套,外套的底面中部有与集气腔C连通的进气口;
与外套周向进行依次固定安装的锥体、壳体,锥体处于外套和壳体之间;锥体上部与壳体形成空腔,锥体下部与外套形成空腔,靠近与外套连接处的锥体和壳体上均设有相对应连通的通气孔,气体可以从集气腔C流至通气孔排出外涵道;
活塞杆,活塞杆小端可滑动贯穿在锥体中部并固定有活门,活塞杆向下滑动后带动活门与外套的进气口进行锥面紧密接触,此时气道处于关闭状态,活塞杆向上滑动后带动活门与外套的进气口进行分离,此时气道处于打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3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可移动英语教学辅修教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