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液压缸式线控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7619.X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6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军;赵万忠;王春燕;徐灿;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3/14 | 分类号: | B60T13/14;B60T13/7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缸 控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液压缸式线控制动系统,包括:储液罐、位移传感器、刹车踏板、真空助力器、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液压缸、第一磁铁、弹簧、第二磁铁、连杆、第二液压缸、滚珠丝杆结构、第二液压缸活塞、电机及控制单元;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两块同极性磁铁与非线性弹簧组合的形式,实现制动踏板与制动主缸的解耦,确保在线控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到制动踏板上;通过真空助力器的助力作用,可让管路中的油液快速建立高压,减小制动系统占用空间、降低成本、防止油液泄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液压缸式线控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线控制动系统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相对于传统制动系统,线控制动系统体积较小,装配灵活,可以降低底盘设计和布置难度,使整车布置趋于便利,利于实现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线控制动是未来汽车制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深度融合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模块,是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时代需要。
目前的线控制动系统主要有电子液压式制动系统(EHB)和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EMB)两种形式,EHB由电子系统提供柔性控制,液压系统作为备用系统提供动力,以确保当系统的电子部分出现故障时还能保证系统的制动能力,其没有完全去除液压系统;EMB系统完全去除了液压系统,由电机产生制动力,其值受电子控制器的控制,EMB系统的电子控制器根据电子踏板模块传感器的位移和速度信号,并且结合车速等其它传感器信号,向车轮制动模块的电机发出信号,控制其电流和转子转角,进而产生所需的制动力,达到制动的目的。但线控制动系统,以电线连接,电线传递能量,数据线传递信号,来控制车轮制动器制动,其工作的可靠性相对于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来说更容易受到电磁干扰,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保证在线控系统发生故障时也能安全停车,系统中应设计有后备液压系统,以保证线控制动系统在失效时汽车仍有制动能力,确保行驶安全。
为了保证线控制动系统在失效时汽车仍有制动能力,目前的电子液压式制动系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制动踏板感觉模拟,由于大部分线控制动系统中取消了真空助力器,采取压缩弹性元件(弹簧、橡胶等)获得的反弹力来模拟制动踏板感觉,这使得与传统的踏板感觉不一致;其次是为了实现制动备份,将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两种制动系统同时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中,当电子制动控制出现故障时,还可以由液压制动系统实现制动,但由于两套制动系统同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偏高,也增加了维护和保养难度。第三,在这类将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集成的制动系统中,为了达到一个应急液压制动的效果,通常还会单独设置一个高压蓄能装置,但高压蓄能装置由于道路颠簸、汽车行驶时产生振动等影响,存在泄漏的风险,同时其占用空间大,进一步占用了汽车底盘系统原本就有限的空间。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127268.X,名称为“一种前轮EHB后轮EMB的混合线控制动系统”中公开了一种在前轴采用EHB系统,后轴采用EMB系统的混合线控制动系统,通过在系统中设置高压蓄能器,使得液压管路保持一定的压力,通过液压油流入活塞,压缩活塞内侧的弹簧来模拟踏板感觉,这是一种当前比较典型的线控制动系统,但该专利申请存在如下不足:
(1)采用EHB和EMB两套系统,使得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在本就空间有限的底盘系统中布置困难;
(2)线控系统中采用了高压蓄能器来保持管路中的压力,由于汽车行驶存在振动和颠簸,高压蓄能器有泄漏的风险;
(3)通过压缩弹簧来模拟踏板感觉,与传统液压制动系统采用真空助力器的踏板感觉不一致,会造成驾驶员对制动过程把握不精准,影响制动安全和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76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