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井环境探测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1250.6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1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张子懿;王辰栋;吕建华;胡玉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25J19/02;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锐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6 | 代理人: | 陈思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井 环境 探测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井环境探测机器人,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矿井环境探测机器人包括车身,车身隔板摄像头与照明设备,传感器件,通讯设备,电机,履带轮。所述摄像头与照明设备与车身顶部相连,所述传感元器件由元器件底座与车身顶部相连,所述通讯设备与车身隔板上侧相连,所述电机置于电机架放置于车身内部,所述履带轮由车轴与车身相连。所述机器人包括多种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组件等),集无线遥控、环境探测、道路越障于一体。本矿井环境探测机器人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需求改装应用于多种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环境探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矿井居较多,条件也很复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有很多因素的出现会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会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随着采矿行业的飞速发展,需要更快、更有效的救援,就需要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录像等操作,将井下信息及时反馈到救援指挥中心,及时决策,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评估。为救援人员提供有效地帮助。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矿井环境探测特种机器人来更好地了解地下矿井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矿井环境探测机器人,该机器人有多种探测功能的同时,可根据不同需求快速拆装维修,能够更好地了解地下矿井的情况,可以根据需求改装应用于多种场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井环境探测机器人,包括车身、传感模块、行走机构,所述车身4上部安装有可拆卸的车顶盖9,车身4中部安装有车身隔板19 将车身内部分隔为上舱室18与下舱室20,所述后舱盖21安装于车身4后侧,所述摄像机1安装于支撑架3上,所述照明灯2安装于支撑架3上,所述支撑架3安装于车顶盖9上方。
所述传感器安装平台12由支撑板左10与支撑板右13固定,支撑板左10与支撑板右13 下端固定于车顶盖9上侧,传感器安装平台12上侧有多个传感器接口,所述传感器组件11 根据需求安置于传感器接口上,所述传动轴23穿过传动轮22并与电机5连接提供动力,所述电机5固定于电机架6上端,所述电机架6固定于上舱室18,所述单片机14放置于单片机支架15上侧,由电缆同电机5与通讯设备16相连。
所述通讯设备16放置于车身隔板19上端且天线17位于车身4外侧,所述车轴8穿过前轮25固定于车身4,所述前轮25两侧套有弹性挡片24于车轴8上以限制前轮25横向位移,所述小轮轴28穿过小轮26固定于小轮支撑架27,小轮支撑架27安装于车身4侧面,所述小轮26两侧套有弹性挡片24,所述车轴8穿过后轮29固定于车身4,后轮29两侧套有弹性挡片24,所述传动轮22由传动轴23连接于电机5,并且与履带7啮合,套于各轮上,输出动力。
进一步地,本发明矿井环境探测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行走机构。
进一步地,本发明传感器安装平台12有多个接口以安放传感器组件11。
进一步地,本发明车身隔板19固定于车身4中部以将车身4内空间分为上舱室18与下舱室20两个部分。
进一步地,本发明后舱盖21由铰链安装于车身4后侧,连接外界与内部舱室。
进一步地,本发明后舱盖21边缘包裹由橡胶垫圈。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讯设备16周围包裹有橡胶垫圈。
进一步地,本发明支撑板左10与支撑板右13高度为30cm。
进一步地,本发明履带7上设置有螺纹槽口,且螺纹槽口与传动轮22相对应。
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履带行走机构,使探测机器人更好地适应矿井环境的复杂地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未经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12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