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倒装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1016.3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8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梁福盛;肖祖峰;黄嘉明;张超宇;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德华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4 | 分类号: | H01L33/44;H01L33/46;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伍传松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装 led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倒装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芯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倒装LED芯片,包括ITO层,ITO层的一侧具有粗糙表面;复合反射层,复合反射层包括沿粗糙表面依次叠加的银镜层、二氧化硅层和DBR层。本发明中,由于ITO层的粗糙表面,增加了ITO层与银镜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因此可省略传统倒装LED芯片中,ITO层与银镜层之间的金属粘结层,节约了成本,提升了亮度;二氧化硅层,兼具绝缘层和银镜层的保护层的作用,因此可省略传统倒装LED芯片中,金属保护层的设置,节约了成本,增加了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芯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装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正装LED芯片会出现电极挤占发光面积从而影响发光效率的问题,因此芯片研发人员设计了倒装结构,即把正装芯片倒置,使发光层激发出的光直接从电极的另一面发出(衬底最终被剥去,芯片材料是透明的),该结构在大功率芯片较多用到。
倒装LED芯片具有以下显著优点,一是可通大电流使用;二是尺寸可以做到更小,光学更容易匹配;三是散热功能的提升,使芯片的寿命得到了提升;四是抗静电能力的提升;五是为后续封装工艺发展打下基础。
目前的倒装LED芯片主要分两种工艺方向,一种以DBR作为反射层,一种以银镜作为反射层。但这两种反射层的倒装LED芯片都有各自的缺点:DBR反射层膜质比较脆,在切割崩裂时容易出现裂纹,进而影响可靠性,同时DBR反射层的亮度较银镜反射层低;银镜反射层,膜质比较容易氧化,因此必须添加金属保护层以防止银镜反射层的氧化;此外,银镜层跟ITO层的粘附性不好,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加上Ni金属层作为过渡层,而Ni本身有吸光的效果,这降低了银镜的反射率,进而导致了亮度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倒装LED芯片,通过调整芯片结构和制备工艺,在同时设置DBR反射层和银镜层的基础上,省略了银镜层的金属保护层,以及银镜层与ITO层之间的金属粘结层,因此提高了所述倒装LED芯片的亮度,同时简化工艺、节约成本。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倒装LED芯片的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倒装LED芯片,包括,
ITO层,所述ITO层的一侧具有粗糙表面;
复合反射层,所述复合反射层设于所述粗糙表面上,所述复合反射层包括沿所述粗糙表面依次叠加的银镜层、二氧化硅层和DBR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由于ITO层的粗糙表面,增加了ITO层与银镜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因此可省略传统倒装LED芯片中,ITO层与银镜层之间的金属粘结层,节约了成本。
(2)由于传统倒装LED芯片中,金属粘结层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光性,本发明省略了金属粘结层,进一步提升了倒装LED芯片的亮度。
(3)本发明中,二氧化硅层,兼具绝缘层和银镜层的金属保护层的作用,因此可省略传统倒装LED芯片中的金属保护层,节约了成本。
(4)本发明中,二氧化硅层还具有绝缘作用,避免了倒装LED芯片切割过程中,因DBR层崩裂而出现的漏电现象,增加了产品的良率。
(5)传统银镜层的保护层为TiW层,该材质进行高温合金反应后容易因应力不均而出现裂纹,本申请省略了金属保护层,因此提升了成品率。
(6)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射层,将银镜层与DBR层复合使用,两者发生协同作用,提升了倒装LED芯片的亮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ITO层厚度为30nm~45n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银镜层厚度为150nm~2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德华芯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德华芯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1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