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前舱结构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7093.5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0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程晨;毛立忠;赖泽琪;崔营营;刘腾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曹雪荣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舱 结构 | ||
1.一种车辆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纵梁;
右纵梁,所述右纵梁与所述左纵梁在Y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左纵梁、右纵梁之间形成有布置空间;
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在所述布置空间内与车身连接;
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在所述布置空间内与车身连接,且所述空调系统与所述动力总成相邻布置;
碰撞传递件,所述碰撞传递件包括第一推动块和第二推动块,所述第一推动块位于所述动力总成和所述空调系统整体的左侧与所述左纵梁之间,所述第二推动块位于所述动力总成和所述空调系统整体的右侧与所述左纵梁之间,在25%小偏置碰撞时,碰撞力传递路径为: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中靠近碰撞侧的纵梁、所述第一推动块、所述动力总成和所述空调系统中的一个、所述动力总成和所述空调系统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推动块、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中远离碰撞侧的纵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块位于所述空调系统与所述左纵梁之间,所述第一推动块与所述左纵梁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与所述空调系统在Y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并且第一间距被构造成在25%小偏置碰撞时消失,以使所述第一推动块挤压所述空调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块位于所述空调系统与所述右纵梁之间,所述第二推动块与所述右纵梁连接,所述第二推动块与所述动力总成Y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并且第二间距被构造成在25%小偏置碰撞时消失,以使所述动力总成挤压所述第二推动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块在Y方向上与所述车身的减震器安装座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为20mm-2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块、所述第二推动块均为中空结构且具有至少一个溃缩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块由多个方管焊接而成,所述溃缩腔由方管的内孔形成,所述第一推动块包括:
多个第一方管,每个所述第一方管沿Z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方管沿X方向依次排列形成板体;
多个第二方管,所述第二方管垂直连接于所述板体,且位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方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管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一个部分所述第二方管靠近所述板体的一端设置,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方管靠近所述板体的另一端设置,且两部分所述第二方管在所述第一方管的延伸方向隔开,以形成供所述空调系统的线路穿过的过线空间,所述第二方管与所述左纵梁通过副车架安装座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块由多个型钢焊接而成,所述溃缩腔由型钢的内孔形成,所述第二推动块包括:
多个第三方管,每个所述第三方管沿Y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三方管并排连接;
多个第四方管,每个所述第四方管沿X方向延伸,且所述第四方管与所述第三方管垂直连接并构成L形板;
斜撑板,所述斜撑板连接在所述L形板的内侧,所述L形板的第三方管的端部与所述右纵梁连接,所述第四方管与所述动力总成在Y方向上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块相对于所述第二推动块靠前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舱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709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阀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推荐内容数据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