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cAlN/GaN双势垒共振隧穿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5747.2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7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薛军帅;刘芳;张进成;郝跃;孙志鹏;李蓝星;姚佳佳;杨雪妍;张赫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88 | 分类号: | H01L29/88;H01L29/06;H01L29/12;H01L29/20;H01L29/205;H01L29/36;H01L29/45;H01L21/329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刘长春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caln gan 双势垒 共振 二极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ScAlN/GaN双势垒共振隧穿二极管,自下而上包括衬底(1)、GaN外延层(2)、n+GaN发射极欧姆接触层(3)、GaN隔离层(4)、第一势垒层(5)、GaN量子阱层(6)、第二势垒层(7)、隔离层(8)、集电极欧姆接触层(9)、集电极电极(10),GaN隔离层(4)两侧设有环形发射极电极(12),GaN隔离层(4)到集电极电极(10)的外部包裹有钝化层(1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势垒层(5)和第二势垒层(7)采用Sc组分x在15%-20%之间、厚度为1nm-3nm且Sc组分一致、厚度相同的ScxAl1-xN;
所述隔离层(8),采用厚度为2nm-4nm的InN;
所述集电极欧姆接触层(9),采用掺杂浓度在1x1019cm-3-1x1020cm-3之间,厚度为80nm-100nm的n+In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隧穿二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GaN量子阱层(6),其厚度为1nm-3nm;
所述的GaN隔离层(4),其厚度为4nm-10nm。
所述的GaN外延层(2),其厚度为1500nm-40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n+GaN发射极欧姆接触层(3),其掺杂浓度为5x1019cm-3-1x1020cm-3,厚度为100nm-300nm;
所述的钝化层(11)采用SiN材料、Al2O3材料、HfO2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材料。
所述的衬底(1)采用自支撑氮化镓单晶材料、蓝宝石材料、碳化硅材料、硅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材料。
4.一种ScAlN/GaN双势垒共振隧穿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或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方法在衬底(1)上外延生长1500nm-4000nm的GaN外延层(2);
2)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GaN外延层(2)上生长n+GaN发射极欧姆接触层(3),其厚度为100nm-300nm,掺杂浓度为5x1019cm-3-1x1020cm-3;
3)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n+GaN发射极欧姆接触层(3)上生长厚度为4nm-10nm的GaN隔离层(4);
4)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GaN隔离层(4)上生长Sc组分x在15%-20%之间、厚度为1nm-3nm的第一ScxAl1-xN势垒层(5);
5)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第一ScAlN势垒层(5)上生长厚度为1nm-3nm的GaN量子阱层(6);
6)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GaN量子阱层(6)上生长Sc组分x在15%-20%之间、厚度为1nm-3nm的第二ScxAl1-xN势垒层(7);
7)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第二ScAlN势垒层(7)生长厚度为2nm-4nm的InN隔离层(8);
8)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InN隔离层(8)上生长n+InN集电极欧姆接触层(9),其厚度为80nm-100nm,掺杂浓度为1x1019cm-3-1x1020cm-3;
9)采用传统光学光刻,在n+InN集电极欧姆接触层(9)上,形成台面隔离图案,以光刻胶为掩膜,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方法,使用BCl3/Cl2气体源,刻蚀外延材料,形成深度为500nm-700nm的台面隔离;
10)采用电子束光刻,在n+InN集电极欧姆接触层(9)上,形成直径为1μm-4μm的圆形图形。以光刻胶为掩膜,采用电子束蒸发方法蒸发Ti/Au/Ni金属层,形成集电极电极(10)。而后以金属为掩膜,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方法,使用BCl3/Cl2气体源,刻蚀深度至n+GaN发射极欧姆接触层(3),形成从GaN隔离层(4)到集电极电极(10)的圆柱台面;
11)采用传统光学光刻,在n+GaN发射极欧姆接触层(3)上,形成内圆周距圆柱台面3μm的圆环图形。以光刻胶为掩膜,采用电子束蒸发方法蒸发Ti/Au金属层,形成发射极电极(12);
12)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或原子层淀积工艺,在n+GaN发射极欧姆接触层(3)至集电极电极(10)的表面淀积厚度为50nm-200nm的钝化层(11);
13)采用传统光学光刻,在钝化层(11)上形成发射极电极通孔图形。以光刻胶为掩膜,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方法,使用SF6气体源,形成发射极电极通孔;
14)采用电子束光刻,在圆柱台面钝化层上形成直径为500nm-3μm的圆形图案。以光刻胶为掩膜,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方法,使用SF6气体源,形成集电极电极通孔;
15)采用传统光学光刻,在器件表面形成发射极和集电极Pad图形。以光刻胶为掩膜,采用电子束蒸发方法,蒸发Ti/Au金属层,形成发射极和集电极Pad,完成器件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57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