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管状机身群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4930.8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7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相新;李正;王博;黎兰;蔡叶平;李称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1/00 | 分类号: | B64C1/00;B64C1/06;B64D47/00;B64D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白凯园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管状 机身 飞行器 | ||
1.一种柔性管状机身群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管状机身,所述柔性管状机身包括两个以上首尾依次连接的机身单元,所述机身单元呈管状,所述机身单元的管壁上设有柔性结构层,所述机身单元上设有电动旋翼装置、飞行控制系统和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电动旋翼装置和飞行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飞行控制系统与电动旋翼装置连接,
所述机身单元的管壁包括均呈管状的内基体结构层和外基体结构层,所述内基体结构层位于外基体结构层的管腔内,所述内基体结构层和外基体结构层之间设有电源,所述电源为柔性薄膜电池层,所述柔性薄膜电池层与电池管理器连接,所述柔性结构层包括内柔性结构层和外柔性结构层,所述内柔性结构层设于内基体结构层的内管壁上,所述外柔性结构层设于外基体结构层的外管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管状机身群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电池层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电池单元,所述柔性电池单元与所述电池管理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管状机身群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单元的两端均设有电源连接器,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共地端子,所述正极端子与柔性电池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端子与柔性电池单元的负极连接,所述共地端子与柔性电池单元的负极连接,相邻两个相互连接的机身单元上的电源通过电源连接器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管状机身群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单元的一端设有永磁体连接器,所述机身单元的另一端设有电磁铁连接器,相邻两个机身单元之间通过所述永磁体连接器和电磁铁连接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管状机身群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控制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飞行控制器和传感器,所述飞行控制器与电动旋翼装置连接,所述飞行控制器也与电池管理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管状机身群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磁罗盘、气压计、超声波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和卫星定位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管状机身群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单元的两端均设有光电信号连接器,所述光电信号连接器与电源连接,所述光电信号连接器包括光电发射模块、光电接收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所述光电接收模块与光电转换模块连接,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与飞行控制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管状机身群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控制器通过通讯总线与总控制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管状机身群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单元上的电动旋翼装置和飞行控制系统均设为三个以上,所述电动旋翼装置和飞行控制系统一一对应布置,所述飞行控制系统与相对应的电动旋翼装置连接,三个以上的所述电动旋翼装置沿机身单元的长度方向布置,三个以上的所述飞行控制系统也沿机身单元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永磁体连接器和电磁铁连接器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电磁铁连接器上设有插头,所述永磁体连接器上设有与所述插头相匹配的插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49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