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健薯条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0320.5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0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诚悦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9/18 | 分类号: | A23L19/18;A23L5/10;A23L7/10;A23L19/00;A23L29/30;A23P2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5499 重庆市开州***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健 薯条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健薯条的加工方法,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将红薯去皮洗净,切成横截面1cm×1cm~1.5cm×1.5cm的红薯条,然后在红薯条上下两面切口,沸水漂烫50s,再于70℃下干燥30min,室温下静置1h,然后通过微波膨化;再炒制吸附上水果、鲜花或者蔬菜等粉体,最后杀菌、真空包装既可。本发明利用微波膨化使红薯组织膨松、体积膨胀,工艺简单易控,加工成的薯条含水量、颜色、质地和风味等指标均一性好,且薯条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丙烯酰胺,薯条的膨化度和脆度高;并在薯条表面吸附加水果、鲜花或者蔬菜等粉体,使薯条具有特殊的焦香味,并制备成具有不同色泽修饰的薯条,提高其美观度,同时又可提高脆片的营养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健薯条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番薯(学名:Ipomoea batatas(L.)Lam.)别称甘储、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红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叶片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通常为宽卵形,叶柄长短不一,聚伞花序腋生,蒴果卵形或扁圆形,种子1-4粒,通常2粒,无毛。番薯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大多数地区普遍栽培。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番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非常之高。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之一,但红薯加工率很低,尤其是以红薯块根、马铃薯等加工的薯条累产品。中国每年需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冷冻薯条,传统上,薯条只在大型酒店作为奢侈品在中国出售,但随着美国快餐业在中国开设餐馆,薯条以及其他快餐开始受到欢迎。
目前红薯薯条均是采用油炸的方式进行加工,油炸薯条的品质评价包括含油量、含水量、颜色、质地和风味等指标。薯条的品质主要是通过炸条的颜色和质地来衡量,松脆的外壳和轻粉面的肉质是理想的质地特性,而浅奶油色到金黄色是最佳的炸条颜色,这些指标在油炸加工过程中控制难度大,薯条的品质很难达到统一。此外,众所周知人们对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加工食品,特别是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含量高,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物质,具有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于199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划分为“2A类可能致癌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健薯条的加工方法,使加工工艺简单易控,薯条含水量、颜色、质地和风味等指标均一性好,且薯条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丙烯酰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保健薯条的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红薯去皮洗净,切成横截面1cm×1cm~1.5cm×1.5cm的红薯条,然后在红薯条上下两面切口,沸水漂烫50s,再于70℃下干燥30min,室温下静置1h,备用。漂烫可以将表层带有的淀粉及还原糖除去,同时增加红薯条的膨化度和脆度,但漂烫时间过长,红薯条容易变形、断裂,并且膨化度和脆度也相应降低。
S2、将经S1处理后的红薯条于功率为1.3KW的微波下处理110s,得到膨化薯条。微波膨化技术是利用微波加热,使物料中的水迅速汽化,产生很高的内部压力,造成质构变形、组织膨松、体积膨胀,工艺简单易控,薯条含水量、颜色、质地和风味等指标均一性好,且薯条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丙烯酰胺。薯条厚度过大,不利于水分的蒸发,达不到理想的膨化度和脆度;其中S1中将红薯条上下两面的切口能够提高红薯条在微波下水分的蒸发,提高薯条的膨化度和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诚悦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诚悦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03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