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制动系统、电动车辆、再生制动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6331.1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4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艾伦·约翰斯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B60T7/04;B60T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洪秀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制动 系统 电动 车辆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再生制动系统、电动车辆、再生制动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涉及电动车辆制动技术领域。该再生制动系统,用于电动车辆的制动,包括制动踏板、负载传感器、控制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以及制动力传感器,其中:负载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制动踏板的作用力;控制器,用于根据负载传感器检测的作用力的值,得到对应的初始制动力F0,并控制第一制动器按照初始制动力F0启动;当制动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制动力的值与初始制动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时,控制第二制动器启动,并产生作用于驱动装置的第二制动力。这样可以在制动的过程中,使电动车辆具有恒定的减速水平,从而实现电动车辆的平缓减速,以有利于提高司机的制动感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再生制动系统、电动车辆、再生制动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再生制动亦称反馈制动,是一种使用在电动车辆上的制动技术。在制动时,可以把电动车辆的动能或势能传递到电机,此时,电机切换为发电机运转,以使制动过程中电动车辆的动能或者势能转化为电能并加以储存或利用,以实现能量的再生利用,而不是变成无用的热。因此,该制动过程是一个能量回收的过程。另外,在上述制动的过程中,电机产生的制动力矩作用于车轮,以对车轮施加制动力,从而可达到使电动车辆减速的效果。
由于再生制动存在制动扭矩随车速降低而减小的问题,这样,在制动的过程中就需要额外增加一个制动力矩来满足电动车辆的制动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一些方案中,通常是在再生制动系统中的制动器上直接增加一个制动力矩。
但由于再生制动系统与制动踏板连接,因此该增加的制动力矩会对制动踏板产生一个与踩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这样可能会导致制动踏板踩踏不到位,从而影响制动效果。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再生制动系统,该再生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负载传感器、控制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以及制动力传感器。其中:制动踏板可以在作用力的作用下,沿其开度方向运动。负载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制动踏板上的作用力。第一制动器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产生作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装置的第一制动力。相类似的,第二制动器,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产生作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装置的第二制动力。制动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传感器产生的第一制动力的值。控制器,用于根据负载传感器检测的作用力的值,得到对应的初始制动力F0,并控制第一制动器按照初始制动力F0启动;当制动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制动力的值与初始制动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时,控制第二制动器启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可以在控制器根据负载传感器检测的作用力的值得到初始制动力F0时,控制第一传感器以该初始制动力F0启动。由于随着电动车辆的速度的降低,第一制动器的第一制动力的值会减小,当制动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制动力的值与初始制动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器可控制第二制动器启动,此时,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同时制动,来满足电动车辆的制动要求。这样在制动的过程中,可使电动车辆具有恒定的减速水平,从而实现电动车辆的平缓减速,以有利于提高司机的制动感受。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制动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制动力的值与初始制动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时,为了满足电动车辆的平缓制动的要求,可以使第一制动力的值与第二制动力的值的和不小于初始制动力。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再生制动系统还可以包括速度传感器,这时,可通过速度传感器来检测得到电动车辆的行驶的速度值。在制动踏板上作用有作用力时,可以使控制器根据负载传感器检测到的该作用力的值,以及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速度值与设定速度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制动力F0。从而可有效的提高对于电动车辆的制动力的计算精度,以实现有效制动。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具体设置第二制动器时,第二制动器可以但不限于为卡钳结构,该第二制动器可以与第一制动器集成为一体,以在使第二制动器能够为电动车辆提供额外的制动力的同时,使再生制动系统设置的较为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6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