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健康座舱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9410.3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9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马骏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00 | 分类号: | B60W30/00;B60W10/18;B60W10/20;B60W10/06;B60W10/30;B60W50/14;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曾晨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健康 座舱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健康座舱的控制方法,中央处理器根据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及车辆环境监测系统监测到的驾驶员状态信息及车辆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获得车辆状态总效用值及驾驶员身体状态效用值,并向执行系统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本技术方案通过完备的感知系统,决策中心和执行系统科学有效的改善驾驶员的行车健康和生物健康状态,综合了驾驶员的行为状态,健康状态,车辆行车环境和健康环境的因素,优化改善车辆行驶安全和驾驶员健康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网联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智能健康座舱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发达城市的工作和居住地长通勤时间短期内难以缓解,自驾长途旅行的比率逐年上升等原因,驾驶员在汽车上的时间和频率都在增加,是导致当前社会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对于普通驾驶员和路网建设管理者都是较大的损失,甚至严重损害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有技术提出了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DMS)和驾驶员主动健康座椅等技术,以解决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但是这些技术均相对片面,属于单一地改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或者是身体状态,没有把驾驶员的身体健康和驾驶行为联系起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汽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乘用车已经逐渐从原始的代步工具向移动体验终端转变,智能网联化的发展,丰富了汽车的功能和体验,人车之间的交互行为也越来越频繁,交流的信息也更广泛深入,能够科学有效的提高驾驶员行车安全成为优秀汽车产品不可或缺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健康座舱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智能座舱技术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如何有效的保持驾驶员良好的驾驶状态和健康的身体状态的关系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健康座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中央处理器分别获得以下状态值:
根据驾驶员行为状态监测系统监测到的驾驶员行为状态信息,并结合设定条件,获得驾驶员行为状态值Xb,其中Xb的取值范围为0~N1,其中N1为大于0的自然数;
根据驾驶员健康状态监测系统监测到的驾驶员健康状态信息,并结合设定条件,获得驾驶员健康状态值Xh,其中Xh的取值范围为0~N2,其中N2为大于0的自然数;
根据车辆行车环境监测系统监测到的车辆行车环境信息,并结合设定条件,获得车辆行驶环境状态值Vb,其中Vb的取值范围为0~N3,其中N3为大于0的自然数;
根据车辆健康环境监测系统监测到的车辆健康环境信息,并结合设定条件,获得车辆健康环境状态值Vh,其中Vh的取值范围为0~N4,其中N4为大于0的自然数;
S2、分别定义驾驶员行为状态值Xb对应影响系数K1;驾驶员健康状态值Xh对应影响系数K2;车辆行驶环境状态值Vb对应影响系数K3;车辆行驶环境状态值Vb对应影响系数K4;其中,0≤K1,K2,K3,K4≤1;
S3、计算车辆状态总效用值Y,Y=K1*Xb+K2*Xh+K3*Vb+K4*Vh,得到Y的值的范围为[0~(N1+N2+N3+N4)],设N1+N2+N3+N4=M,则Y的值的范围为0~M,并执行步骤S4;
计算驾驶员身体状态效用值Yh,Yh=K2*Xh+K4*Vh,Yh值的范围为[0~(N2+N4)],设N2+N4=P,则Yh值的范围为0~P,并执行步骤S5;
S4、判断:
在0~M范围内设定M1、M2及M3的值,且M>M1>M2>M3>0;
1)若M1<Y≤M,所述中央处理器向车内环境优化系统发送控制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94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刺针组件及穿刺系统
- 下一篇:三臂工件生产工艺及使用此工艺生产的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