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83276.1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6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樋贝和彦;盐崎毅;玉井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0R19/34;B62D25/08;F16F7/00;F16F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碰撞 能量 吸收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设置在车身的前部或后部,在从该车身的前方或后方输入碰撞载荷时吸收碰撞能量,特征在于,具有:筒状构件3,其轴向压坏以吸收碰撞能量,并具有顶板部和与该顶板部连续的纵壁部;和树脂9,其涂布或贴附于筒状构件3的至少顶板部及纵壁部的内表面,该涂布或贴附的树脂9加热后的厚度为8mm以下,其形成闭合截面空间的周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且以10MPa以上的粘接强度粘接于所述内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automotive)碰撞能量(crashworthiness energy)吸收部件(parts)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在从车身(automotive body)的前方或后方输入碰撞载荷(crashworthiness load)时轴向压坏(axial crush)以吸收碰撞能量的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提高汽车的碰撞能量吸收性能(absorptive properties)的技术,存在汽车部件(automotive parts)的形状(shape)/结构(structure)/材料(material)等的优化(optimization)等许多技术。此外,近年来,提出许多通过使树脂(resin)(发泡树脂(foamed resin)等)发泡填充在具有闭合截面结构(closed cross section shape)的汽车部件的内部来兼顾该汽车部件的碰撞能量吸收性能提高和轻量化(weigh reduction ofautomotive body)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在使纵梁(side sill)、底板构件(floormember)、柱(pillar)等帽形状截面(hat-shaped cross section)部件的顶板(topportion)方向对齐并使凸缘(flange)重叠以在内部形成闭合空间(closed space)的结构的汽车用结构构件(structural parts)中,通过在其内部填充发泡填充材料,从而以最小限的重量增加提高该汽车用结构构件的弯曲强度(bending strength)、扭转刚性(torsional stiffness)、车身的刚性及碰撞安全性(collision safety)的技术。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在使帽形状截面部件相对并向使凸缘部结合而成的柱等闭合截面结构的内部空间内填充高刚性发泡体时,通过由填充该高刚性发泡体及使之发泡而产生的压缩反力(compressive counterforce)进行固定,谋求抑制振动声音(vibration sound)的传递的防振性(vibration isolating performance)提高,并且,提高强度、刚性、冲击能量吸收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01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180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通过向汽车部件的内部填充发泡填充材料或发泡体,从而能够提高该汽车部件的针对弯曲变形(bending deformation)的强度、冲击能量吸收性,进而提高针对扭转变形(torsional deformation)的刚性,能够抑制该汽车部件的变形。
但是,对于前侧构件(front side member)、碰撞盒(crash box)这样,在从汽车的前方或后方输入碰撞载荷而轴向压坏时以蜿蜒状(bellows-shaped)屈曲变形(bucklingdeformation)来吸收碰撞能量的汽车部件而言,存在即使应用向该汽车部件的内部填充发泡填充材料、发泡体的技术,也难以提高碰撞能量的吸收性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3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