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83276.1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6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樋贝和彦;盐崎毅;玉井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0R19/34;B62D25/08;F16F7/00;F16F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碰撞 能量 吸收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其设置在车身的前部或后部,在从该车身的前方或后方输入碰撞载荷时沿长度方向以蜿蜒状发生屈曲变形、轴向压坏以吸收碰撞能量,所述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
筒状构件,其沿长度方向以蜿蜒状发生屈曲变形、轴向压坏以吸收碰撞能量,具有顶板部和与该顶板部连续的纵壁部;和
树脂,其涂布或贴附于该筒状构件的至少顶板部和纵壁部的内表面,
该涂布或贴附的树脂的加热后的厚度为8mm以下且形成闭合截面空间的周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以10MPa以上的粘接强度粘接于所述内表面,在蜿蜒状发生屈曲变形而变形为成为金属板固有的小弯曲半径的凸状的弯曲部,所述树脂被夹入金属板与金属板之间而被压缩,从而将凸状的弯曲部的弯曲R保持得大,防止所述筒状构件的蜿蜒形状的弯曲部的破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防脱离构件以防止在轴向压坏的过程中所述树脂从所述内表面脱离,该防脱离构件覆盖该树脂的表面并接合于所述纵壁部的内表面,
所述树脂也以10MPa以上的粘接强度与所述防脱离构件粘接。
3.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
所述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设置在车身的前部或后部,在从该车身的前方或后方输入碰撞载荷时沿长度方向以蜿蜒状发生屈曲变形、轴向压坏以吸收碰撞能量,具有包括顶板部和与该顶板部连续的纵壁部的筒状构件,
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以8mm以下的厚度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内表面涂布或贴附树脂的工序;和
在规定的条件下对涂布或贴附有该树脂的所述筒状构件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将所述树脂以10MPa以上的粘接强度粘接于所述筒状构件的内表面的工序。
4.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
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以8mm以下的厚度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内表面涂布或贴附树脂的工序;
将防脱离构件以覆盖所述树脂的表面的方式配置并接合于所述纵壁部的内表面的工序,所述防脱离构件用于防止涂布或贴附于所述内表面的所述树脂从该内表面脱离;和
在规定的条件下对涂布或贴附有所述树脂的所述筒状构件进行加热处理,将所述树脂以10MPa以上的粘接强度分别粘接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内表面及所述防脱离构件的各自的工序。
5.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
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在防脱离构件上以8mm以下的厚度涂布或贴附该树脂的工序,所述防脱离构件用于防止树脂从所述筒状构件的顶板部和与该顶板部连续的纵壁部的内表面脱离;
将涂布或贴附有该树脂的防脱离构件中的树脂以与所述筒状构件的内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将该防脱离构件接合于所述纵壁部的内表面的工序;和
在规定的条件下对内表面接合有该防脱离构件的所述筒状构件进行加热处理,将所述树脂以10MPa以上的粘接强度分别粘接在所述内表面及所述防脱离构件的各自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32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