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碳纤维车门防撞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3020.3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0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娄方明;朱学武;曹正林;李红建;姚宙;田阳;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32B9/00;B32B9/04;B32B3/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22201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泉宏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梁 车门 组合式 胶接 本实用新型 碳纤维铺层 钢管 碰撞事故 汽车制造领域 碳纤维材料 车门内板 车门外板 刚度特性 汽车侧面 碳纤维 车内 多层 铺层 中段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碳纤维车门防撞梁,涉及汽车制造领域。所述组合式车门防撞梁,由钢管及多层碳纤维铺层构成,不同区域的铺层数量及角度不同。所述组合式车门防撞梁连接方法为胶接,防撞梁前后两端与车门内板胶接,防撞梁中段与车门外板胶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管及碳纤维材料组合以及对碳纤维铺层的改进,使车门防撞梁具有较轻重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特性。在汽车侧面碰撞事故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乘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碳纤维车门防撞梁。
背景技术
车门防撞梁是非常重要的汽车侧面防护部件,能够在汽车侧面碰撞中有效地保护乘员舱的完整性,减轻车内乘员伤害。受汽车宽度的限制,车内乘员距离车门的距离非常近,这就要求车门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来抵抗侧面碰撞的冲击。因此,车门防撞梁是汽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
现有的汽车车门防撞梁,大都是热成型的超高强钢,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满足侧面耐撞性要求,但防撞梁容易发生断裂,且随着国家对汽车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轻量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急需更轻、更强的车门防撞梁来替代传统的热成型钢防撞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汽车侧面耐撞性的同时,降低整车重量,提供一种质量轻,强度高,刚度大的组合式碳纤维车门防撞梁及其连接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碳纤维车门防撞梁,所述组合式车门防撞梁由钢管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组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与车门连接的一面中部设有两个圆形凹槽用于安装钢管,二者之间通过胶接方式固定连接;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由多层碳纤维布构成,下层由2~6层碳纤维布,纤维方向以-45°、0°和45°的角度交错铺覆而成,中间层由3~9层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减小的碳纤维布,纤维方向以-45°、0°和45°的角度交错方式沿中心轴线对称铺覆而成,上层由2~6层碳纤维布,纤维方向以-45°、0°和45°的角度交错铺覆而成,下层、中间层和上层之间通过固化方式连接为一体,其中下层为连接车门一面。
优选的,上层和下层铺覆4层碳纤维布,纤维方向分别为:0°/-45°/45°/0°。
中间层铺覆碳纤维布为5层,纤维方向分别为:0°/45°/0°/-45°/0°。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管及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组合的方式,实现整车轻量化的同时,提高车门防撞梁强度和刚度;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车门防撞梁,中间的承载区域铺层数多,两端支撑区域铺层数少,有效减少铺覆过程中碳纤维畸变,并能进一步降低防撞梁的重量;
(3)、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车门防撞梁连接方法可以采用胶接方式,相较于螺栓连接,具有抗疲劳性好,连接质量轻,避免电化学腐蚀,所需操作空间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式碳纤维车门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碳纤维铺覆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式碳纤维车门防撞梁与车门内板的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式碳纤维车门防撞梁与车门外板的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式碳纤维车门防撞梁挤压分析方法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式碳纤维车门防撞梁挤压分析结果
附图标记说明
1为钢管,2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3为车门内板,4为车门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30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