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膳食纤维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7271.2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1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郑磊;刘长虹;颜玲;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21 | 分类号: | A23L33/21;A23L33/26;A23L33/2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膳食 纤维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膳食纤维组合物,属于营养配方技术领域。由下列重量份的物质制成:A物质0.66‑1g、B 物质1‑1.34g;所述A物质包括发酵水溶性膳食纤维和非发酵水溶性膳食纤维;所述B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中的一种以上。膳食纤维组合物制成粉状产品,或者通过压片机制备成含片口服使用。另外可将制备好的膳食纤维组合物添加到食品中,作为膳食纤维强化食品。本发明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所需膳食纤维营养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开发出最佳膳食纤维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营养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膳食纤维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被视为人类饮食中的重要元素,且被认为在健康饮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学研究数据表明膳食纤维可以保持人体健康和预防机体疾病,是一种优质的功能食品。膳食纤维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底物,能利用膳食纤维的微生物会扩大他们自身的数量。肠道微生物群含有多种糖苷水解酶、多糖裂解酶和碳水化合物酯酶家族,以利用不同结构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会驱动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多样性和代谢,通过其产生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能力与不同的生理状态相联系。大量的研究充分证明,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增加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预防慢性疾病;
水溶性膳食纤维根据是否能被发酵,分为发酵水溶性膳食纤维与非发酵水溶性膳食纤维。发酵性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调节血糖和使胰岛素正常化,因此可以降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此外,在大肠中的发酵的特性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正常繁殖、保护肠道健康。非发酵性可溶性膳食纤维增加粪便含水量,可使排便状况以及粪便性状正常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预防或缓解人体的便秘、防止憩室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人群所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同。儿童处在快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最适的营养摄入。青中年人群面临糖和胰岛素代谢紊乱、超重和腹部脂肪分布、轻度血脂异常、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老年人群常常会发生便秘以及肠屏障破坏等问题。而选择合适膳食纤维进行充足摄入可以预防或者缓解这些症状。由于不同类型膳食纤维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然而当前并未有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最佳膳食纤维组合产品。目前只有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已制定出膳食纤维营养推荐摄入量,根据人们对不同膳食纤维种类的需求,实现定制化营养,因此,当下制备出针对不同人群的最适膳食纤维组合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最佳膳食纤维组合物。
一种膳食纤维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A物质0.66-1g、B 物质1-1.34g;所述A物质包括发酵水溶性膳食纤维和非发酵水溶性膳食纤维;所述B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膳食纤维组合物制成粉状产品,或者通过压片机制备成含片口服使用。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发酵水溶性膳食纤维为ß-葡聚糖、菊粉、瓜尔豆胶、低聚果糖、小麦糊精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非发酵水溶性膳食纤维为阿拉伯树胶、羧甲基纤维素、低分子量ß-葡聚糖、可溶性玉米纤维、聚葡萄糖和抗性麦芽糊精中的一种以上。
首先根据不同人群所需的膳食纤维营养功能,确定不同人群最适水溶性膳食纤维/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比值。根据水溶性膳食纤维不同营养功能特点,选定发酵水溶性膳食纤维(ß-葡聚糖、菊粉、瓜尔豆胶、低聚果糖和小麦糊精)与非发酵水溶性膳食纤维(阿拉伯树胶、羧甲基纤维素、低分子量ß-葡聚糖、可溶性玉米纤维、聚葡萄糖和抗性麦芽糊精)具体含量。然后,再根据人群选定合适分子量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纤维素)
然后先将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将混合后发酵/非发酵水溶性膳食纤维加入,使其完全溶解于水,制成料液A,再将上述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加入料液当中并混匀制成料液B。
进一步,将料液B通过喷雾干燥后,制成粉状产品或者通过压片机制备成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