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半导体制冷移动终端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0599.6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0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曾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健明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制冷 移动 终端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半导体制冷移动终端散热装置,包括由冷却板和散热器形成的散热器本体,该冷却板和散热器形成一收纳空间,在散热器上具有一风扇;所述冷却板上具有第一导热区域和第二导热区域,第一导热区域与移动终端的CPU位置正对且位于所述收纳空间内,在该第一导热区域处设置第一半导体制冷片;第二导热区域与移动终端的电源位置正对且位于所述收纳空间内,在该第二导热区域处设置第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风扇、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连接至一供电插接口。本技术由于设置了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能够极大提高散热效果,而且能够降低整个散热装置的高度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半导体制冷移动终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将移动终端连接网络的方式来完成办公、社交或娱乐等多种活动,移动终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元素,并且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例如当人们长时间使用手机时,都会出现手机发热的情况,不仅手机的运行速度会降低,严重的还会对手机内部的器件造成损伤,减少手机的使用寿命。
手机产生热源主要有三部分,CPU、屏幕及电池。电池的发热量又和屏幕的亮度和CPU的负载成正比关系。手机散热不及时造成温度过高,手机会有自动保护功能,CPU降频工作,降低屏幕亮度,减少电池负载从而主动降温,表现出来的效果是手机系统操作不流畅,画面出现卡顿,屏幕变暗等,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体验。随着大型手游及直播普及,手机硬件资源不断升级以满足客户群体需求,主要体现在:A)手机CPU(GPU)升级换代(例如A13、855+、990等型号);B)大屏手机成为主流(6.5寸以上);C)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开始靠近4000MA);D)快充技术不断完善(18W—27W—45W到100W概念)。其中,A情形和B情形在手机体现的是功耗越来越大,硬件发热越来越厉害;C情形体现出来的是电池占用空间及本身发热,导致手机内部散热环境越来越差;D情形体现出来快充的瓶颈在于电池充电时的热量散热是否够快。 传统手机辅助散热技术包括风冷和水冷。风冷效果对于目前手机效果不明显;水冷受体积及使用环境的制约也没有成为主流。当前市场手机散热冷却源只单一针对CPU部分的功耗为主,大部分的机型建议用户紧贴在CPU附近,但通过对CPU冷却后对电池及屏幕的冷却效果大幅度减少。如用户使用屏幕高亮度及快充充电时,单一冷却源没法满足冷却要求,同样会出现因为散热不足而导致CPU变慢卡顿,屏幕亮度变暗,快充自动调整为普通充电模式等,冷却效果名存实亡。
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半导体制冷移动终端散热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移动终端散热器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半导体制冷移动终端散热装置,包括由冷却板和散热器形成的散热器本体,该冷却板和散热器形成一收纳空间,在散热器上具有一风扇,该风扇能够带动所述收纳空间内的空气向外流动;
所述冷却板上具有:
第一导热区域,该第一导热区域与移动终端的CPU位置正对且位于所述收纳空间内,在该第一导热区域处设置第一半导体制冷片;
第二导热区域,该第二导热区域与移动终端的电源位置正对且位于所述收纳空间内,在该第二导热区域处设置第二半导体制冷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健明,未经曾健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05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浇铸系统及布流水口
- 下一篇:汽车用温控模块的自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