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机械臂协同运动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0789.6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5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洪梦情;郭毓;王海梅;蔡梁;李勇;张冕;吴益飞;郭健;朱锐;丁萌;虞文杰;夏子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 |
代理公司: | 32203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机械臂 目标位姿 工控机 机械臂 协同运动 数据库 虚拟 三维空间模型 工控机模块 机器人教学 机械臂运动 运动学建模 路径规划 碰撞检测 实际需求 通信模块 显示模块 虚拟机械 运动过程 点控制 协作 构建 加载 优选 损伤 保存 记录 通信 应用 | ||
1.一种双机械臂协同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工控机根据实体双机械臂进行建模,构建包括周围环境信息的虚拟双机械臂三维空间模型,该模型的相关数据存至工控机模型库,并将虚拟双机械臂三维空间模型送至显示模块显示;
步骤2、工控机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学建模;
步骤3、工控机确定双机械臂的协作范围;
步骤4、工控机根据实际需求控制虚拟双机械臂运动至目标位姿,且在显示模块上实时显示虚拟双机械臂的关节角度和运动状态,并在运动过程中结合协作范围实时进行路径规划和碰撞检测,并将可行的路点保存至工控机的数据库中;
步骤5、建立工控机与实际双机械臂的通信;
步骤6、工控机加载数据库中可行的路点至实际双机械臂,控制其运动至所述目标位姿,在运动过程中实时将位姿信息反馈至工控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械臂协同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工控机根据实体双机械臂进行建模,包括:
(1)针对用户自定义设计的双机械臂,采用基于模型的建模方法进行建模;
(2)针对现有的双机械臂,利用其已有的模型数据直接进行建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械臂协同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工控机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学建模,具体为:基于齐次矩阵原理并结合机械臂D-H参数获取正逆运动学解,包括:
步骤2-1、基于D-H参数法,建立机械臂各连杆i的固连坐标系{Oi};
步骤2-2、建立机械臂的平移变换矩阵与旋转变换矩阵,具体为:
坐标系{Oi}的原点相对于坐标系{Oi-1}的平移变换矩阵i-1pi为:
式中,ΔX,ΔY,ΔZ分别为坐标系{Oi}的原点相对于坐标系{Oi-1}的原点在X轴,Y轴,Z轴的平移距离;
坐标系{Oi}相对于坐标系{Oi-1}的旋转变换矩阵为包括:
绕X轴的旋转变换矩阵为:
绕Y轴的旋转变换矩阵为:
绕Z轴的旋转变换矩阵为:
式中,θ为旋转角度,sθ,cθ分别为sinθ,cosθ的简写;
步骤2-3、根据步骤2-2中的平移变换矩阵与旋转变换矩阵坐标系获取{Oi}相对于坐标系{Oi-1}的位姿变换矩阵为:
步骤2-4、根据步骤2-3的位姿变换矩阵获得机械臂的正运动学方程为:
式中,θi为i关节的角度,{Oorigin}为机械臂基座坐标系,为机械臂基座到机械臂末端的位姿变换矩阵;
步骤2-5、基于解析法,求解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方程的有效解,即
θ=[θ1,θ2,…,θn-1,θn]
式中,θ1,θ2,…,θn-1,θn分别为机械臂n个关节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07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