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铝碳化硅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0345.6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5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莫高明;王艳菲;何流;周小兵;黄政仁;柴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1F9/10 | 分类号: | D01F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茹;王锋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铝碳化硅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含铝碳化硅纤维包含(Al4C3)m(SiC)n结构单元,其中m指代铝硅碳单胞中Al4C3的层数,m=1或2,n指代铝硅碳单胞中SiC的层数,n=1、2、3或4。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使低分子聚碳硅烷、含铝化合物、纳米铝粉混合,并将所获混合物于保护性气氛中进行高温反应,得到含铝聚碳硅烷先驱体;将所述含铝聚碳硅烷先驱体进行熔融纺丝、不熔化、高温烧成与烧结处理,制得含铝碳化硅纤维。本发明所获含铝碳化硅纤维具有高化学稳定性、低热膨胀系数、优异的抗氧化和抗辐照性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化硅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铝碳化硅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纤维因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优异的抗腐蚀和抗蠕变性能,以及耐高温氧化性能,并且与金属、陶瓷等具有很好的复合相容性,被用于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此外,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基(SiCf/SiC)复合材料具有耐中子辐照能力,同时克服了单体SiC陶瓷的脆性,被认为是下一代核结构材料应用的最佳候选材料之一。
根据纤维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发展变化过程,可将先驱体法制备的SiC纤维分为三代(Bunsell A.et al,J.Mater.Sci.,2006,41(3):823-839.)。第一、二代SiC纤维通常使用聚碳硅烷作为先驱体,其突出的特点是C/Si比较高,接近于2,导致最终的SiC纤维具有非化学计量比;第一代SiC纤维一般采用空气进行不熔化(交联)处理,纤维中存在无定形的SiCxOy,使得纤维的模量低和高温抗蠕变性能差,且使用温度不超过1300℃;第二代SiC纤维一般采用电子束辐照的方式实现纤维的不熔化,避免引入过多的氧。第二代纤维中β-SiC晶相比例增加,其模量、热导率和高温抗蠕变性能有所提高,但其结构中富余碳的存在使得抗氧化性依然不够理想;第三代SiC纤维为近化学计量比纤维,所用先驱体一般是通过引入异质元素对PCS进行改性,可抑制SiC纤维高温下的晶粒粗化,提高SiC纤维的致密程度,从而提高其耐高温性能。
不同类型SiC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耐辐照性能也不同。在高温(1000℃)、高辐射剂量(80dpa)的条件下对SiC纤维辐照后发现(Youngblood G.E.et al.,J.Nucl.Mater.,1998,258-263:1551-1556),第一代的高氧高碳型SiC纤维以及第二代的低氧高碳型SiC纤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密度增大以及结晶和晶粒增大的现象,第三代的近化学计量比SiC纤维呈现略微胀大、密度稍微降低,呈现出与CVD(化学气相沉积)或CVC(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的β-SiC晶体类似的辐照行为。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基(SiCf/SiC)复合材料经辐照后,纤维与基体不同的收缩行为导致复合材料性能的降低。在中度辐照条件下,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非化学计量比纤维经辐照后呈现出收缩行为,而β-SiC晶体通常呈现出胀大行为,结果造成纤维从复合材料界面处脱粘,造成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明显下降,而第三代近化学计量比SiC纤维制备的SiC基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辐射性能(Koyanagi K.et al.,J.Nucl.Mater.,2017,194:46-54.)。但是在高度辐照条件下,由典型的第三代SiC纤维Tyranno-SA和Hi-Nicalon-S制备的SiCf/SiC复合材料的性能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Koyanagi T.et al.,J.Nucl.Mater.,2018,511:544-5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03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