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4767.0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5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赵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00 | 分类号: | B60L15/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芦玲玲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充电机 下侧板 下箱体结构 下盖板 本实用新型 电机控制器 集成装置 散热板 腔体 围设 密封 并列设置 电动汽车 共用壳体 整车空间 内模块 下腔体 壳体 下腔 整车 遮挡 体内 占用 整洁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及车辆。该下箱体结构包括:下侧板和下盖板;其中,下侧板在散热板的下方围设一下腔体,用于存放车载充电机模块和DC/DC模块,且所述车载充电机模块和所述DC/DC模块沿所述下侧板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下盖板与下侧板相连接,以将所述下腔体密封。本实用新型通过下侧板在散热板的下方围设一下腔体,以便车载充电机模块和DC/DC模块;通过下盖板将下腔体内的车载充电机模块和DC/DC模块密封,以便对车载充电机模块和DC/DC模块进行遮挡,提高整车的整洁性,而且车载充电机模块和DC/DC模块共用壳体,以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内模块各独自具有独立的壳体等致使其占用面积大的问题,进而大大优化整车空间的布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节能和噪音低等无可比拟的优点,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是下一轮汽车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对于我国在未来汽车产业占有一席之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电动汽车普及程度还很低,各方面设计缺陷大,标准不统一,部分厂家推出的充电装置,价格昂贵,效率不高。电动汽车需要大功率的电机控制器,将动力电池的直流电转化为供给交流电机用的交流电,控制电机工作。目前,车载充电机模块和DC/DC模块等必备的几个高电压装置,由于每个装置均有独立的外壳和接插件等,其设置于电动汽车的不同位置处,致电源线缆、控制线缆以及通讯电缆引线长度和体积增大,存在占用体积大导致整车布置困难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内车载充电机模块和DC/DC模块具有独立外壳致使整车布置困难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该下箱体结构包括:下侧板和下盖板;其中,所述下侧板在散热板的下方围设一下腔体,用于存放车载充电机模块和DC/DC模块,且所述车载充电机模块和所述DC/DC模块沿所述下侧板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所述下盖板与所述下侧板相连接,以将所述下腔体密封。
进一步地,上述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所述散热板的底壁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车载充电机模块和所述DC/DC模块分别通过螺钉或支架安装至所述安装孔上;和/或,所述散热板的底壁上设有若干个安装板,所述车载充电机模块和所述DC/DC模块分别安装在其对应的所述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上述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所述散热板内设置有冷却结构,其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以使得冷却液体从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冷却结构,并从所述出液口流出。
进一步地,上述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所述下侧板包括四块与所述散热板相对应的平板结构,其首尾相连且沿所述散热板的周向围成四边形;所述下侧板的内周或外周设有抵接于所述散热板上的第二连接板。
进一步地,上述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下侧板的周向整周设置,且通过焊接或螺钉固定至所述散热板的低壁上。
进一步地,上述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所述下侧板靠近所述DC/DC模块的短侧壁上设有DC/DC接线盒,其设置于所述下腔体外。
进一步地,上述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所述DC/DC接线盒上设有DC/DC输出口,用于安装所述DC/DC模块的DC/DC输出端,其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DC/DC输出端通过格兰头固定至所述DC/DC输出口处;所述DC/DC输出口为检修口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的下箱体结构,所述DC/DC输出口为至少两个,其分别设置于所述DC/DC接线盒的不同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4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滑台、转向装置及磁悬浮车辆
- 下一篇:一种电机控制器集成结构及车辆